文章图片
【核糖核酸|乙肝药物发现,化合物6,可作为内化进入抑制剂】
文章图片
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的关系十分紧密 , 丁肝病毒(HDV)是一种很小并有缺陷的RNA病毒 , 它会感染已经长期携带乙肝病毒(HBV)的人类 。 HDV必须依赖于表达HBV抗原(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的病毒包膜蛋白 , 才能够形成自有的病毒颗粒 。
乙肝药物发现 , 化合物6 , 可作为内化进入抑制剂
HDV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36nm , 病毒颗粒由双层脂质层组成 。 HDVRNA的复制 , 是由宿主DNA依赖性RNA聚合酶-2 (RNA-Pol-II)独立于HBV进行的 。 在针对丁肝病毒方向 , 以往全球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性抗病毒药物问世 , 直到2020年7月31日 , MYR公司研发的HEPCLUDEX?(现已被吉利德科学收购)在欧洲地区的德国、法国和奥地利上市 。
HEPCLUDEX?是一种病毒进入抑制剂 , 沿着这个方向 , 已有多种进入抑制剂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 日本科研人员介绍 , 他们发现新型噻唑烷二酮衍生物 , 对乙肝病毒侵入的抑制作用 , 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Antiviral Research期刊 。
科研人员认为 , 当前依然需要开发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 因为目前可用的药物 , 还不能完全根除某些患者的慢性HBV 。 最近 , 发现曲格列酮和西格列酮 , 属于包括噻唑烷二酮 (TZD) 部分在内的化合物 , 这些化合物被发现可以抑制HBV感染 , 但它们目前在临床上不可用 。
科研人员在本研究当中 , 合成了11种TZD衍生物 , 即化合物1至11 , 还检查了每一种化合物对表达NTCP的HepG2 细胞(HepG2/NTCP 细胞)中HBV感染的影响 。 研究结果表明 , 在这些衍生物中 , (Z)-5-((4'-(naphthalen-1-yl)-[11'-biphenyl
-4-yl)methylene)thiazolidine-24-dione(即化合物6) , 显示出的抗病毒活性最高 , IC50值为0.3μM , 选择性指数(SI)为85 , 但发现化合物6并不会影响HCV感染 。
经过化合物6处理后 , 可以抑制原代人肝细胞(PHH)中的HBV感染 , 但不抑制HepG2.2.15细胞或HBVDNA转染的Huh7 细胞中的病毒复制 。 此外 , 科研人员还发现 , 使用化合物6治疗能够显著削弱丁肝病毒感染 , 并且抑制了乙肝病毒颗粒内化的一个步骤 , 但不抑制前S1 脂肽或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的附着 。
科研人员的上述发现表明 , 化合物6 , 它是通过抑制内化过程 , 进而干扰乙肝病毒感染的 。 从药物开发方向来看 , 科研人员发现的化合物6 是HBV内化过程的抑制剂 , 也属于进入抑制剂 。 化合物6 , 抑制了乙肝病毒或丁肝病毒颗粒进入的一个步骤 , 但不抑制其对细胞表面的附着;化合物6 , 不抑制HBV复制和病毒颗粒的产生 。
小番健康结语:进入抑制剂药物开发方向 , 已经为全球针对乙肝病毒复制生命周期中的更多步骤 , 带来新的药物靶点 。 伴随着全球首个病毒进入抑制剂HEPCLUDEX?在欧洲上市 , 主要针对HDV感染 , 其预计可能将于今年在美国提交NDA申请 。
科研人员最近合成了11种噻唑烷二酮衍生物 , 以检查对HBV感染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Z)-5-((4'-(naphthalen-1-yl)-[11'-biphenyl
-4-yl)methylene)thiazolidine-24-dione (6)(化合物6)被发现 , 显示出最高的抗病毒活性作用 。
本研究已于2021年8月19日 , 由日本山梨大学医学科学研究生院微生物学系、日本星药科大学医学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科学家发表在Antiviral Research期刊 。
推荐阅读
-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依赖于一种致命的有毒气体
- 龙虾的秘密:美洲龙虾越捕越多?龙虾如何把原来的天敌,变成猎物
- 当病毒进化时会发生什么?
-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返回地面后,为何销声匿迹了?如今她的生活怎样
- 元宇宙风口还将持续多久
- 变异病毒传播力更强?中国科学家有新发现,或揭开新冠病毒奥秘
- 孙卓为什么对4岁前一点记忆都没有?
- 生物接触氧化法知识点,涂山环保
- 乙肝转录调控,HBx的新见解,有助深入了解HBV复制周期
- 不懂元宇宙就被鄙视,我是一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