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暖春有感( 二 )
我为小花感动 , 为宝柱爹祝福 , 祝愿所有善良的人们永远平安、幸福!
观暖春有感(三)
昨天又看了一遍《暖春》 , 这是唯一一部让我观看时几次泪流满面的电影 , 影片围绕着一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小花展开 ,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
《暖春》是以小花在悲冷的黑夜中逃离苦海时惊慌失措的场景开头的 , 这种开头方式在观众心头抛掷下了一块因爱的缺失引发悲剧的重石 , 压得观众无法喘息 , 并且在这种窒息的环境下引发人们的深思 。一边是因遭受生存生活打击而离家的小女孩 , 她忍受着饥饿、寒冷 , 在惊吓中逃亡 , 沾满泪的小手抚摸着的是自己满身的伤痕;另一边是早已安然人睡的孩子 , 他们衣食无忧 , 在关爱中成长 , 长得白白胖胖、结结实实 , 让观众在对比中找到同情和爱心 。
电影的开篇场景与《暖春》二字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 反射出了小花的不幸 。小花是不幸丧失亲情而孤苦伶仃的典型 , 在不开放的山村环境中 , 在不富裕的艰难条件下 , 小花是很难独自生存的 。因此 , 小花被同村的无子嗣的家庭收养 , 生活的艰辛和寄人篱下的无奈 , 使得不满十岁的小花过早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 为了有顿饭吃 , 她学会了洗衣、做饭 。但是人性在艰难贫苦的条件下 , 在传统的养女不如亲生女的旧观念下发生了扭曲 , 他们只不过是把小花当作免费的女佣 , 这也就造成了小花的命运悲剧 。
本片是爱与善同人心冷漠、传统观念的冲突对抗 , 并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昭示爱的伟大 。封闭的环境造就了山里人封闭的思想 , 贫困的农家生活转变了人性本善的优点 。当小花被救到村子时 , 当遇到有谁来收养小花的难题时 , 在场所有的人避开了 。此时最能显现人心的冷漠 , 说句好听的同情话谁都会 , 但当要他们以实际行动承担时 , 所有的理由与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 , 所有人的弱点也暴露无疑 。其实人性本善良 , 只不过是他们在私欲或传统观念下迷失了自我 。宝柱爹是善良力量的代表和化身 , 而婶娘和宝柱则是受到各种观念失去自我的代表 。婶娘和宝柱因为生理问题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 宝柱爹领养小花的举动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儿媳 , 再加上他们观念中存在着自己的孩子更贴心的思想 , 使得他夫妻俩对父亲领的女娃特别反感 。再加上生活的艰难等因素 , 就构成了婶娘两次送小花离开的缘由 。其实 , 宝柱和婶娘本心善良 , 只不过他们迷失在了风言风语中 , 迷失在了传统观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