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一)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 。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 。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 。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 。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 。而1900背道而驰 。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 。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 。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 。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 。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 。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 。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 。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 。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 。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 。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 。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 。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