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二 )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 。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 。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 。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 。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二)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用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 。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 Baricco的独白剧 。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美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似乎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满的暖色调的悲哀 。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 。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殊的静态美,好似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明体,充满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现 。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飞舞 。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
音乐在节奏的调节、力度的控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鲜明,跳跃感极为活泼,弹跳感触手可及 。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味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明的寂寞,隐隐的忧郁,孤独的浪漫 。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错的街道 。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