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医生知道读后感( 四 )
关于中国式医患关系
这个话题在我们这个生活环境里实在是太有得说了,作者是医生,所以站在医生的角度可以说出很多医生和医院的不易 。广大读者多数时候的身份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现在国内的就医环境,估计都只剩下一声叹息 。固然人都有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理解事物的本能,我倒是觉得能从医生的角度去看看他们怎么理解看待如今的医患关系,是个好事 。虽然不能保证哪怕是协和这样的医院的每个医生护士都能把治病救人医者仁心当做自己的工作信条,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大部分人还是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人生三观负责的 。
现在的社会已经浮躁非常,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的立场,对于对立面的立场只有一个准则就是一刀切的不信任,每个人大概都是这个可怕的医患环境中微小的推动者 。很多时候作为这个大环境当中的小小存在,大体我们每个人都无奈得要死,可却束手无策,但能怎么办呢,别人送红包我们也只能送,别人走关系我们也只能找齐八辈子的关系去攀个关系看病,就像书里说的那样,这些还是好的,最最可怜的是压根儿就只能等死的那些人 。
这儿我觉得作者又传递了另外一份好的能量,就是她不避讳这些东西,她说出来,她也知道通过个人或者个别人的努力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她能做的是从自己入手能争取一些是一些,能改善一些是一些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信任了主治医师,是不是本着真诚求助的心态相信了对方给予的每次回应,每个人都从自身去改变一点儿,整个大医患关系才有改善的可能吧 。
至于医疗资源这种事儿,那真是从整个国家大环境来说都是难题的东西了,牵扯的太多,小老百姓就无力了 。那些失传的技术,那些向高级医院流失的真正的医学大拿,都没法说 。
总之,现在很多非专业写书的人写的书,很多倒是满篇诚意的 。
只有医生知道读后感(三)
看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受微博宣传的影响,节选的几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加上很久没有买书了,心里痒痒的,也就是动动鼠标的事儿,便成就了一次网购 。
鉴于处女座刨根问底的精神,我还真的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官网上查到了张羽这个人,只可惜没有照片 。这本书,是近几年来,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从头到尾、一节不漏地看完的书之一,看的时候还后悔,应该在怀孕之前就找来看看的,再看下出版日期,是2013年1月,敢情后悔也没用,当时还没出版呢!
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字的热爱非同一般,而且有点儿造诣!这也是我能够看完的原因之一 。喜欢那些灵动的、俏皮的、带长串修饰语的文字——文艺女青年的通病 。另外,作者虽然是六零后的人吧,但也能紧跟着时代的脉搏,书里面时不时冒出几个网络流行语,比如“苦逼”、“嘿咻”、“吐槽”,很适合这个快餐文化的年代!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医生2022年度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幼儿园保健医生个人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保健医生工作计划春季范文
- 工作计划|儿科医生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医生年初个人工作计划
-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读后感
- 论语心得
-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 将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