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林语堂读后感( 三 )


孟子说:“五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文章的确就总有那么一种“浩然之气” 。个人的性格总是会造就不同的文风 , 巴尔扎克的文章就总是诙谐浪漫;屠格涅夫的文字大多就是灰白色调的 。东坡亦是如此 , 旷达的性格造就出一手潇洒 。欣赏东坡的文字 , 总能感到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统一 , 万物间那种微妙的联系 。置身于尘世间 , 一切悲喜又算是什么呢?
谈完了苏东坡个人的问题 , 该谈谈他与我们的联系了 。我们中也许几乎没有人需要承受东坡所承受过的那些痛苦——最有才华的人遭受最大的屈辱 , 然而为何东坡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 而我们中的许多还在叫苦不迭呢?
对与这个问题 , 就能把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话题与这个现实问题融合到一起去了 。为什么东坡能拥有旷达的人生?因为他有信仰 , 有寄托 , 只不过他更多地是将灵魂寄托给了文学 。人在困苦的时候总需要排解 , 能用文字排解自己的忧愁 , 实在是高明之举 。苏东坡有个非常有名的段子 , 说是与一群客人一同乘船时遇上了大风浪 , 所有人都惊恐不已 , 唯有东坡镇定自若地在那里习字练文 。别人问他原因 , 他只是说 , 反正现在生死不能有自己左右 , 那么为何不静下心来弄弄文呢?由此我们可见文学这个寄托帮助东坡超越生死 , 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
【苏东坡传林语堂读后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 事实上 , 也许世上再无苏东坡 。然而我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信仰 , 自己的依托 。对于东坡来说 , 习字、文学创作、为百姓操劳是他的天职 , 是他最热爱的事业 , 因此他无论在何方 , 对于这几项都是乐此不疲的 。人们成天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 然而真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又有几人呢?剩下的不外乎是两种 , 不知该做什么的 , 与做了自以为喜欢的事的人 。第一种总是被称为没有目标 , 第二种则称之堕落 。事实上 , 也许是这个世道导致我们无法再拥有苏东坡 , 若是苏东坡在当下 , 一定会被认定为不求上进安于现状没有目标 。然而在当今 , 什么才是目标?目标就是要创业 , 要发家 , 要当权吗?总有一些说法 , 说是我们先做必须做的事 , 再做应该做的事 , 最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于这些说法 , 我们的必须理解“必须”“应该”与“想做”的关系 。真正想做的事 , 真正能使人快乐的事 , 绝不会是会拖累人前程的事 , 真正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 , 就能成就旷达的人生观 。就像真正的爱情是绝不会带给人灾难 , 在茫茫人海中遇到100%的男孩或女孩 , 早就是上天的恩赐了 。真正想做的事 , 永远是真正的动力 , 因此 , “应该做的事”与“必须做的事” , 全都该是为它服务的 。你的应该 , 不是别人的应该;你的必须 , 永远都不会是所有人的必须 。在我看来 , 东坡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 , 都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 坚持上天赐予你的独一无二的才能 , 因为它必定存在 , 也许只暂时隐藏了起来 。假如苏东坡不坚持他最喜欢做的事 , 而是夜夜在书房内哭丧着脸 , 日日上书请求皇上开恩 , 那么我们的历史与文学就会因为少了他而可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