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二 )
高加林情感上的岔道口与两位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 。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是不识字的农村女孩;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家大小姐 。高加林情感的悲剧的形成与他的理想的破灭——辉煌——破灭,有直接的关系 。
刘巧珍可以说是高加林的初恋,她爱加林,但是在加林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她总是悄悄的躲在远处观望,因为她自卑,因为她的加林哥是读书人 。当高加林遭受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之后,巧珍大胆的向加林表明了心迹 。这位美丽姑娘的善良与温柔、执着与真诚,成了高加林心灵创伤的最好的缝合剂 。他们的感情不但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籍,还平息了高加林对山外面的世界的向往与骚动 。但是,在热恋慢慢退却之后,高加林的心头又有了丝丝惆怅,他开始后悔对巧珍的冲动,他敏感的意识到,“他匆忙的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他恐惧的意识到一旦和巧珍结合在一起,就无疑要拴在土地上了 。”所以,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异、并在一开始就有着精神世界的明显差距的他们,分手成了他们必然的结局 。
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恋爱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在高中时代,他们就是最谈得来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情感的萌芽 。()只是因为,毕业后的命运不同才没有走到一起 。当高加林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点的时候,他需要的不再是清风细雨似的温柔抚慰,而是需要一个有着共同语言的伴侣,于是,选择黄亚萍,对于高加林来说是在情理中的事情 。
当高加林又一次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爱巧珍,但我不相信 。如果说在高加林与巧珍的恋爱中,巧珍是悲剧的,因为她为这段使她心灰意冷的感情付出了一生的代价;那么,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感情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在精神世界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美好爱情却被冷酷的现实击的片甲不留 。
对于高加林所遭受到的一切,与当时的社会语境有很大关系,对路遥的处理也有不认同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这样一个裙带关系存在十分普遍的社会,走后门怎么会被退回来呢?我不相信 。我喜欢高加林,也很欣赏他,更同情他的遭遇 。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会走出黄土地,他一定会成功 。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二)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着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