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读后感( 二 )
目标读后感(二)
【目标读后感】我第一次读了《目标》这本书,当时感到很震动 。很多情节似曾相似,罗哥遇到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制造部经常面对的难题,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的瓶颈理论 。再看《目标》,真是收益非浅 。震动程度更甚于第一次阅读 。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跳跃,种种旧思维中的定式逐渐被打破,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在深思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以前所想象的那样 。
赚钱是企业的目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是工厂表达目标的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过程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解决和减少瓶颈问题 。解决的关键是要预知瓶颈或者称之为预测瓶颈 。如何预测瓶颈呢?首先,要建立观测点 。对于以往出现瓶颈次数较多的工程和工程能力相对较低的工程建立观测点,根据工程能力负荷情况和以往的历史数据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瓶颈的工程 。其次,注意瓶颈出现周期 。客户需求的产品总有淡季和旺季,根据以往出现旺季的时间和需求产品的种类,预测出哪些工程可能会出现瓶颈 。提前预知到瓶颈对于解决瓶颈问题和减少瓶颈带来的影响赢得时间 。
如何解决瓶颈问题呢?
1.扩大瓶颈工程的联系点 。对于瓶颈工程互相联系的点认识得越广泛、越深透,对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确定的方向;
2.根据工程特点拟定解决瓶颈问题思考角度的“清单”,好好琢磨一下那些“能否”的角度,以往的方法可否重复使用,创新的方法能否适用,这样可以填补思考的空白点,减少漏洞 。
3.解决瓶颈问题后要进行总结 。通过对瓶颈的产生和解决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形成新的解决瓶颈问题的清单,能够形成标准的要固化下来;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决瓶颈问题还要注意以下的操作细节:
l、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
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 。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产能力的稳定只是相对的 。所以必须接受市场波动这个现实,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根据瓶颈工程的出产,协调好与之相匹配的供产;
2、保证瓶颈工程100%的“利用” 。
正如《目标》一书所言:“瓶颈”上一个小时的损失则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 。一般来说,生产时间包括调整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 。但在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上的调整准备时间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果在瓶颈资源上节省一个小时的调整准备时间,则将能增加一个小时的加工时间,相应地,整个系统增加了一个小时的产出,在瓶颈资源上中断一个小时,是没有附加的生产能力补充的 。所以,瓶颈资源必需保持100%的“利用”,尽量增大其有效产出 。为此,对瓶颈资源还应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因管理不善而中断或等工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