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下的家》读后感( 二 )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通过她的文字,你会发现她善于发现身边很多的美好,也许你我和她一样生活着,会出门散步,会忙着煮菜烧饭,会和家人一起玩乐……,但你是否已经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所淹没,而忽略了其中的美好 。从她笔下的天地里,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对亲人、对朋友、对人生的热爱 。
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她被鸟的鸣声吵醒 。几十只小鸟在窗外的槭树上集合吵闹,那声音特别细又特别娇,可以听出来它们的雀悦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树下 。仔细分辨,孩子们有的坐在矮墙上,有的是趴在树上,他们不时发出叽叽咯咯地笑声,那种极单纯的快乐 。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们清脆和圆润的笑声比喻成“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们“小声一点儿” 。她把这平常人也都有过的,平平淡淡又细致入微地关爱当作了一杯美酒,细细地品味 。她写道:“其实这时,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他给我的关怀 。”她描绘的画面永远是那样的温馨,纯粹,安静与感动 。朴质的生命,原来可以这么的精彩与美丽 。
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 。()她描写的那些的平凡琐事,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 。相对于那些卷帙浩繁、气势磅礴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细流 。带给你遐想,带给你甘香 。
她说:“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没有一朵花不知道感谢 。”她滤掉了生命的琐碎,只让最悠长的美来定格人生 。她还原了生命最初的底色 。
如果你也被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所烦累,不妨读一读她的书,放松一下心情,对生活多一份体会,对所拥有的多一份珍惜 。
《槭树下的家》读后感(三)
“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来,才能够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还没来得及翻开书本,就瞧见了这句话,我不禁感到讶异,在这个奢靡浮华的年代,人人都向往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作者却选择停留下来,安心地去生活……
这本书中,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有朋友间道不尽的浓厚情谊;有游客对小贩无法言语的感激之情;有路人对美好风景的无限向往;还有世人对生命的独到见解……但这所有的一切,都脱离不了一个字——爱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必定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每当你阅读此书时,它会毫无保留地去包容你,那感觉就像一粒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萌芽,生根、长出枝叶,最后成为一棵挺拔伟岸的大树 。作者就像一位长者一样,用她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需要忍痛割爱的,什么是需要珍重爱惜的 。没有说教,没有规劝,只有那样轻柔地向你娓娓道来,而每每翻阅书本,也会发现内心又强大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