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三 )


由家庭,毕飞宇开始走进村庄,慢慢地、小心地拓展着他的生活半径,这样的拓展如同中国画中的积墨法一样,不断渲染出一种氛围,这样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给了一个孩子基本的人生意识,他的好奇、他的怀疑、他对生活的兴趣、他对劳动的理解和参与……这其实都是我们生活必须遵循的精神 。即使说到知识,也很难说哪种更有用 。是学校课本中那些有体系的知识,还是日常生活中散漫的经验?从根本上说,学习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生活,起码是要养成运用知识的意识,如果一个人不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很难说他的语文学好了;如果他不习惯在市场上与人讨价还价,那也不能说他具备了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同样,我们还有“化学生活”、“生物生活”……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会和拥有的 。想一想,在这样一个有毒的世界,这样的生活自觉有多重要 。
毕飞宇早就跟我说要写这样的一本书,也许是因为我与他是同代人,所以看了之后觉得特别亲切 。我知道这样的感觉除了有相似的经验外,代际间的身份认同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我并不是过分的自恋,确实认为与后代相比,我们可能拥有比他们的生活有趣得多的回忆 。我问我的女儿,你的童年是什么?让你回忆,你会说些什么?她想了想说:“猫和老鼠”、“小龙人”、“小虎队”、“超级玛丽”、“新白娘子传奇”、“流星花园和F4”……这些就是她的年轮和生命检材,只有通过它们,她才能将她的那段人生完整地串连起来 。女儿特别遗憾地说,我那年没有允许她看《新白娘子传奇》,这让她的人生少了一个节点,现在同学们回忆往事到这一年,她只能无话可说并且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奚落 。她不无夸张地说,她的这一段人生是无法弥补的空白!这就是女儿的童年和他们的回忆 。其实,相比起她的不少同学,她与现实的联系应该还不是完全脱节,她应该记得小城的街道和小吃,知道四时节令与农事,叫得出许多植物的名字,而不完全是电视与游戏和那些由虚拟与符号构成的世界,也许她的同学们也有着相似而又相异的经历,但这一代的身份定位迫使他们对其作了选择性的遗忘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有一代人的成长资源,也有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从这些视角看去,我们与他们的差别实在太大 。不管我是不是抽象了他们,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童年更丰富 。这不仅是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占去了太多的时间,也不仅仅是因为升学的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正在从他们脚下将大地抽去 。一个人的童年,一个人的成长最好要与日常生活相关,尽可能完整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 。一个人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看法不能仅仅来源于书本,而要形成或验证于他与自然的关系,与生活的互动 。他要与天空、大地、河流、乡土植物,与人们生存不可分离的动物们建立友谊,与四时节令、油米酱醋挂上钩,这样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带着质感与气味,甚至是肌肤相亲,用句俗话说就是“接地气”的 。少地气的生活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也许,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不会看出来,但总有一天会意识到,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全面、健康、自由和自然化的生活,是一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