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教室读后感
完美教室读后感(一)
文/檀俊镁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我最先在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封面上看到的 , 当时在读到这句话时 , 我似乎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 暗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可能吗?学习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一项任务 , 为了迎合家长和老师 , 他们按部就班地在学习这条路上漫无目的地前行着 , 有的漫不经心 , 有的横冲直撞 , 有的甚至是停滞不前 , 沿途的玩具、游戏、电视、网络更是使他们时不时地迷失方向……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来引导他们 , 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心声 。拜读完雷夫老师的这本书后 , 我有所思 , 但在看完“中国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完美教室》后 , 我有所悟 , 也许是自己后知后觉 , 也许是《完美教室》这本书更贴近我们 , 也许是这本书中更完整地诠释了如何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
俞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 就得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 从这些故事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三个最为可贵的学习习惯 。
一、乐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姿势 。倾听是一种最美的德行 。倾听是一种最高的智慧 。”这是上一堂关于倾听的课时 , 俞老师送给百合班的孩子们的一句话 。猛然想起这不就是我们第二册语文书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吗?原来“学会倾听”不是一篇翻篇的旧文 , 而是应该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始终 , 更是伴随我们终生的好习惯 。我想作为一名低年级老师 , 重要的不是看我们一节课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 , 而是应该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专心倾听的表现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 注意力只能维持几分钟甚至更少 , 他们对于倾听重要性的理解不可能像百合班的孩子们那样深刻、透彻 , 有思想 , 有见地 , 所以要让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就这时得先让他们会听 , 想听 , 爱听 。生动的语言 , 精妙的设计 , 形象的表演 , 适当的奖励这些一定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一群忠实的小听众 。
二、勇于表达
一堂课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 如果只有老师的滔滔不绝 , 口若悬河和孩子的端端正正 , 鸦雀无声 , 这应该是失败的课堂 , 因为这堂课没有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 俞老师说:“生命的光彩是:学生灵动的思维的展现与碰撞 , 学生深刻的思想流露与完善 。”会听更要会说 , 更要敢说 。俞老师把课堂上的求真看得高于一切 , 于是 , 她把举手的事看得高于一切 , 她曾经先后写了三封信关于举手的故事致百合班的孩子们 , 在她的鼓励之下 , 全班40名学生都能勇敢地举起手来 , 表达自己的见解 , 追求真理 , 成长自我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