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详读后感
寻找安详读后感
是谁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是谁玷污了我们的心灵,是谁让我们在纷杂的人世中争名夺利,到头来,又怎一个“累”字了得!归根求源,源于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那个“贪”字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郭文斌的《寻找安详》就宛如一泓静水,安妥灵魂,温暖人心,荡涤心中的欲望、杂念,一种无法言状的感觉氤氲着全身的每个角落 。
但看全书的引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郭文斌一语中的指出:安详是一剂良药 。所有的疾病,所有的是非,都来自非安详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要想康泰就要长养安详之气,我们当下就应读安详之书,做安详之事,而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论语》《老子》《庄子》《坛经》之类的经典之书,都是一剂良药,都是安详之书 。每天都要去读读,是否读懂并不重要,关键是读,一遍一遍的读,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氛围之中,你想不安详都难 。想想自己,真是读之少之甚少 。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安详的历程:
“三十而立”大概就是初证安详,然后再修炼三十年,通过“不惑”“知天命”才达到“耳顺”境界,应该是无漏安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究竟安详了;我想,到耄耋之年该是一种更高层次 。
“安详”因果关系,只有“安”,才能“详”;只有“大安”,才能“大详”,如果我们把“安”视为“定”,那么“详”就是“慧” 。当一个人真正能够得定,他的身心自然轻安,而一个人只有真正身心轻安,他的心灵才会变成一个纯静的镜面,世界在其面前,才不变形 。安详来自人们对真相的体认,抛却一切杂念 。
读书足以修身养性,但真正去读懂一本书,更需要我们换一个读的方法,那就是“做”,从书中吸取精华,并付之行动,指引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踏稳每一步,守着一方净土,一方心灵的净土,一点一点地做着,一寸一寸地守着,寂静又芬芳 。春花秋月,月圆月缺,不都是一种快乐吗?
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安详,随缘的安详之门,“命中该有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 。而要随缘必须自在,要自在必须放下,要放下必须看破 。“千金散尽还复来”放下世俗中的欲望,放下“假”;看破红尘中的虚伪,看破“假” 。回到真我,回到当下,回到安详的身边,向内心求安详 。其实安详本身就是喜悦,就像月光,无论照在谁家的房顶上,它的清辉都是皎洁的;就像清泉,用什么勺子舀出来,用什么杯子去喝,它的味道都是甘醇的 。
事多不怕累,事少不怕闲;人多不怕闹,人少不怕静;位高不怕显,位卑不怕贱;财多不怕福,财少不怕穷 。时时处处,跳出事相之外,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清醒的活着,这是一种坦然,一种幸福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