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野火集读后感( 三 )
作者龙应台,第一篇就是那篇大名鼎鼎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她的书还读过一本《大江大海、1949》,其他就没了 。一直以来对龙应台有种误解,以为这是位男士 。高中时看杂志常看到“龙应台”这个名字,这误解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看到一篇《给亲爱的安德烈》,一个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我才知,OMG,龙应台是位女人!以前也看到龙应台被称为“先生”,这更加深了当时的误解 。大凡女人优秀到一个非凡地位后就被尊称为“先生”吧!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资中筠先生……给其一个男性称谓,意味着可以和男士们平起平坐,坐而论道 。其实还是传统文化里男尊女卑观念作祟 。
要说这本书的读后感,我也写不出什么读后感来,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全国大一新生初入学时该人手一本《野火集》,嗯,这样比较好,启蒙越早越好啊!
这本书不厚,读起来也不费力,说的都是常识,是80年代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上发表文章的合集,从书中得知,这本书在当年是多么畅销火爆,一版再版 。二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龙女士在文章里批评的那些社会现象感觉那么熟悉呢?不自觉对号入座,这根本就是在说现在的大陆嘛!可文章批评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台湾 。八十年代末台湾解严,政治由威权时代向民主政体过渡,()开始政党轮替 。谁说民主不适合中国人?无须什么高深理论,也无须什么中国特色或国情特殊,认同民主、自由、法治、宪政、人权这些普世价值,全世界都带你玩!明明有桥,它非要摸着石头过河,还说进入了深水区,你丫·淹死活该!俺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神马东东 。人家台湾护照免签国家已达到124个,伟大的PRC多少?24个 。神马人民,神马群众,神马和谐,都是浮云,手里有选票就是大爷!
对台湾的感知和认识多来自流行歌曲、零散看过的文章电影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苏芮、张信哲、张惠妹、林志炫、小虎队……非常喜欢这些人的歌 。从郑智化的《淡水河边的烟火》知道台湾有条淡水河,从动力火车《忠孝东路走九遍》知道那条有名的忠孝东路,从痞子蔡的文章里知道了成功岭新兵训练营 。去年暑假读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对台湾多了些了解,知道了那个轰动一时影响深远的“美丽岛事件”,这本书不错,了解台湾很适合读 。从一些蔡智恒的文章零零散散可窥视台湾大学生的生活,蔡智恒非别人,写《第一次亲密接触》那位,《711之恋》《爱尔兰咖啡》《孔雀森林》……圆山饭店,士林官邸,阳明山庄…这些政治地标更是耳熟能详 。幸亏有这个小岛,中华文化才不至于被连根拔起,保存了一丝血脉 。一提起台湾香港,我脑中立刻浮现出的画面就是大街上写着繁体字的招牌,霓虹璀璨,熙熙攘攘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六集·迁徙
-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四集·再构
-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三集·能量
- 互联网时代解说词:第二集·浪潮
- 琦君散文集读后感
- 培根论说文集读后感
- 培根随笔集读后感
- 鲁迅文集读后感
- 鲁迅散文集读后感
-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