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读后感( 三 )
作为校友和同事 , 我为梁鸿在创作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感到由衷欣慰和自豪 。但我依然对她有关中国乡村的写作充满新的期待 。也许她可以写出一部更大规模的真正的长篇小说 , 毕竟 , 我们现在正缺乏全面深入表现近三十年来农民工生存历程的好文学 。
出梁庄记读后感(三)
一直有边读书边笔记的习惯 , 但整本《出梁庄记》读完 , 猛然发现未有一条划线标记或半点文字标注 , 可我一直读的津津有味呀 , 是什么原因让我对一本爱不释手的书却没有发现可圈可点之处呢?《中国在梁庄》让十年未曾返乡的我似乎亲眼所见般感受了如今家乡的气息 , 熟悉的老人和陌生的叫不出名字的小孩组成了如今的乡村 , 小孩们的父辈我们的发小大多散落在外各自奔波 , 接着下来的《出梁庄记》就成了青年一辈的真是写照 。才发现没圈没点皆因置之书中对号入座 , 还一不小心将各个发小都对号入座了 。
至今离乡打拼三十年以上的中老年民工在我们村子亦有不少 , 这辈人大多在我们年幼甚至仍未出生之时便出门“讨生活” , 他们的经历大多都是我们从父母口中得知 , 或认识或不认识 , 只知道陆续有这辈人举家外迁 , 之后大多断了联系 , 从此同祖兄弟天涯陌路 , 老死不相来往 。
中国有几亿的农民 , 他们背井离乡 , 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 。可是究竟什么才是更好生活?散落在外住在纷乱复杂的握手楼甚至是棚户区 , 舍弃了亲情 , 吃着没营养的快餐喝劣质酒水饮料……待到存够起房的钱后回乡起房 , 最后一夜回到从前 , 从零开始依旧过着从前辛苦的打工生活甚至是不如以前的打工生活!几乎所有乡村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走出去 , 好像外面的世界就是天堂般美好 , 可真正只有走出去的人才明白--其实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命运 。但如今却是父辈仍未退休而我辈又在复制父辈的道路!
【出梁庄记读后感】历史毕竟不能绕开任何一个年代的人 , 青年一代需要成家立业 , 需要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 , 而现实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 , 一是结婚生子后父母或爱人回家带小孩 , 自己承受着亲情分离之苦;一是艰难的留在城里 , 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小孩的成长 , 承受小孩非户籍的待遇 , 和自己小孩长大后回忆不起儿时玩伴究竟是谁的痛苦 。留了下来却让他们成了无根的一代 , 让他们自幼年起就学会了防备、猜疑、孤独、冷漠等现在为社会所痛恨的一切陋习!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