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自传读后感( 二 )


我也曾去过湘西,到过沈从文的故乡凤凰 。虽然只是一二日游,但当地的民风之彪悍,湘西人之匪气给我留下极不好的印象,或者现在的湘西早已不复是沈从文当年的湘西?不过,这与沈从文书中所写之湘西也是有相符之处的,特别是《从文自传》中对湘西人的匪气有相当篇幅的描述,只是他用的不是匪气这个词,他小说许多形象也是颇有匪气,这匪气,必然是因地理环境而造就的吧?只不过沈从文自己,却是异类 。
看完这本书,我兴起了将沈从文所有文字都看一遍的想头 。网上一查,《沈从文全集》着实太贵 。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去图书馆办证借阅了 。

从文自传读后感(二)
【从文自传读后感】很喜欢沈老的文字,佩服大师运用文字的技巧,没有华丽的词藻,便能构造一个幽美的境界 。想想现在的学校老是让学生读各种作文选,以期提高写作水平,其实多让学生读读这类的课外书,是非常好的 。
提起笔,却不知如何下笔 。带着感动读了《从文自传》,读后让我的感受是感慨,让我惊异,从没想过一代文豪小时候居然是天天逃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豪居然是小学文凭,初中都没毕业 。尽管许多的举动让我不解,让我诧异,可是我不得不说我非常羡慕他 。至少多年以后,至少当自己吹垂老时回忆童年时,那些记忆值得回味,那些过去值得留恋,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吧!不象我们,童年的记忆基本上与学校,与作业联系在一起 。回首观望,在我们匆匆流逝的岁月里,基本有一半的时光都是在学校度过,陪伴我们的永远是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 。蟋蟀,蛐蛐,河里洗澡,好象永远只能观望 。这一切只因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考上了大学,才能走出大山 。()于是放弃了本属于我们的自由,本属于我们的天真,本属于我们的好奇,本属于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 。可是现如今呢?真的上了大学,却发现原来过去父母说的都是美丽的谎言,大学就方便面,闻着永远比吃着香,大学生就象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却无路可走 。时常听人说,写作的不是学文学的,从商的不是学经济的 。一直不解,《从文自传》,似乎在对此解释 。其实与其说,〈从文自传〉在介绍他自己的一生,不如说他是在说一个普通的人怎样成为一个诗人,作家 。诚然,从文之所以有日后的成就,我想与他童年有密切的联系 。他打破了限制,他为自己的兴趣选择了逃课,他爱家乡的山,爱家乡的水,他的童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什么都想看看,什么好奇的事他都要去凑热闹,见到不懂的事,他都愿意去想,去动脑筋 。于是他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事物的美 。童年过后,他也没在学校读过书,他的思想依然没限制 。相比之下,大学中的我们好像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事事,可谓悲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