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家书读后感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一)
选读《曾国藩家书》一书,原本很是偶然,做为单位里一名通讯员,主管要求自由选读一本有关提高写作能力方面的书籍,并写出读后感 。徘徊间,好友许君参与的一次写作大赛得了二等奖,奖品是价值300元的文学书籍,他向我推荐了其中的这本由吉林出版社出版、中国读书网鼎力推荐的《曾国藩家书》 。
家书?还是那种古文式的(好在有白话译文),按照很多时髦同学的标准来看,家书嘛,没什么刻意复杂的行文结构,也没有现代感的写作文字技巧,平平淡淡到白开水地步的166封家信(精选出的经典部分)而已 。可是,可是当我耐性的读完,没有哪一回读完一本书有如此的感怀,且又有如此的语塞,在名家着作面前,自己的文字的力量显得十分孱弱,怎样下笔写这篇读后感呢?
实际上,抛开曾国藩从小发愤苦学,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誉为晚清第一重臣,一部家书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乃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历史背景不谈;或者抛开《曾国藩家书》中与父辈与诸弟所谈的立志、勤劳、俭朴、修身、治军、做官为政等等书信也不谈;就论《曾国藩家书》中的教子弟的读书做文之法;就论曾国藩读过的浩如烟海的书之经历,让我肃然起敬!
为什么我不能够熟练地遣词造句,运用典故?为什么我写不出的优秀的文章,文字呆板?根源呢?读书少,不学习,贪婪,投机 。曾国藩努力读书的严肃足以令性喜热烈漂浮的我凛凛然 。
曾国潘家书读后感(二)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着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 。而《曾国藩家书》也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 。()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戎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材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