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一)
【品三国读后感】文/朱嘉雯
“东汉末年分三国……”林俊杰的这首《曹操》,我早己耳熟能详,是呀,三国,一个群雄纷争的乱世,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个扑朔迷离的疑团 。
疑团总需人来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一个个雄才伟略的三国英雄风云人物在《品三国》中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清晰明了 。易中天教授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以一家之言详细的解晰三国中的各个人物 。小到人物的仪态容貌,大到对各个经典战役的剖晰,无不引人入胜 。
我在《品三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因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虽然是被天下人指为奸雄,背了上千年的骂名,但他实在是一个坦荡并且极有个性的人物 。易中天教授对曹操描写的笔墨很多,篇幅也很大 。曹操在《品三国》中甚至是一个很洒脱、很随和、很幽默、很可爱的人 。看得出来易中天教授很欣赏曹操这个人物 。
《品三国》品出了三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为我们揭示了几千年前的三国历史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这句广告词打得很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其实说《品三国》是好酒,倒不如说是香茗,蕴含着浓厚的香醇——中国文化 。

品三国读后感(二)
今天办公室所有人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会议室一起读了易中天先生所着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看完之后,我们还坐在一起议论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