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 三 )



学记读后感(三)
《学记》上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它的意思是: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 。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 。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 。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
其中倡导的“导而弗牵”是其精神之精髓,它要求教师放下手中的“纲”,彻底放弃“师导生演”牵引教学模型,真正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扬教学民主 。教师如同导游,我们只须把他们带到那儿,而其中景色之美是需要他们自己去体味 。教学中,鼓励质疑,呵护求异 。在课堂上,学生都开动脑筋,大胆发言,激情四射时,那隐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的种子,就一定会萌芽、生根,随之会茁壮成长起来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课堂实施的核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群有个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教材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 。应提倡勇于质疑、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数学课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作为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数学课的人文性,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 。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而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
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的钥匙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那么创新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产生疑问和好奇,具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进而终生具有“问题意识” 。学贵生疑,产生疑问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拥有独特的见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