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读后感( 二 )
领导个人修养方面:仁、俭、谦、正、实 。
仁者爱人,具体到领导者而言,仁就是爱民,就是有爱心,有同情心,就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他的努力下,伤槐者、伤竹者、惊鸟的野人、养马的官员都免除了酷刑,保全了性命;逢于何的母亲得以安葬,北郭骚的母亲得以颐养天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晏子的公仆意识之强,爱民之深,是显而易见,处处见着于行动的,这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心不古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里确属难能可贵 。
晏子尚俭,但对自己物质欲望的抑制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不但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饭食,()而且不讲排场,不比阔绰,甚至不惜寒酸龌龊,丢人现眼 。
就晏子的俭,我领悟到,一个领导的俭朴,不仅关乎个人修养和公众形象,而且事关整个群体的利益;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问题,而且是一种工作作风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政治方面问题 。
谦,即谦虚 。一个人谦虚,则有礼,能平等待人,
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概是每一个为官者必须遵守的宝贵原则罢 。
晏子谦恭有礼,稳重大方,从不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更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
身正则立 。脚正不怕鞋歪 。上不正则下邪 。所谓“正”,就是作风正派,集中精力,务正业,干正事 。具体到领导者,就是事业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不良嗜好 。实事求是地分析,
实,就是努力实践,扎扎实实的做事 。晏子对领导者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是颇有微辞的 。
晏子是很重视礼的,晏子既讨厌贵族化的繁文缛节,又强调要有礼,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界限和规范 。古今同律,万事一理 。虽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千差万别,大相径庭,但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有着惊人的一致,带有一定规律性的 。古人云,修身然后齐家;齐家然后治国;治国然后平天下,是颇有道理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