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文读后感

白杨课文读后感(一)
读了作者袁鹰的《白杨》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借白杨,向我们热情地展示了一代代边疆建设者那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服务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精神 。它,就像一丝清风、一缕阳光、一泓清泉……淋浴着我的心灵 。
文章开头,作者只是写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命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课文中,通过哥哥和妹妹,两个小孩的对白,使对白杨树发表感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雨雪,还是干旱、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作者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讴歌了老一辈边疆建设者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
文章随后又写到: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那儿生根了 。作者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赞扬了边疆建设者,祖国哪儿需要,就到哪里,坚决服从忠心无私,尽职尽责的高尚品质 。
课文结尾,写到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突然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作者通过看到几棵小白杨树,想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同时也赞美了老一代边疆者,为了建设好边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无私精神 。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白杨的这种崇高品德所感动 。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身边也同样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我佩服的警察叔叔们,最敬重的园丁们,他们不也是一棵棵无私的白杨树吗?他们像白杨树一样,尽职尽责,不畏艰难,在各个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
我要做白杨树,从小学好本领,锻炼顽强意志,培养优良品德,长大后,争取更好地服务祖国,服务社会 。
我爱白杨树,更爱有白杨品德的人 。

白杨课文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叫做《白杨》 。
他是当代作家袁鹰的作品,是他《风帆》散文集中的一篇 。其中,第12自然段爸爸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的话给我印象很深 。他对孩子们说:“白杨树从来都那么直 。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说的这一句话是看到白杨树触景生情才说的 。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用白杨树来赞美在边疆建设的人们 。
【白杨课文读后感】这时,我想起了曾看到过的一篇文章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