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 二 )


眼下的我们在“变形”,也正一天一天地走向自己的背面,与自己擦肩而过,但绝不是说丧失自我,()只是在超越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我 。失意时顾影垂泪,自轻自贱,是变形;得意时自我膨胀,忘形失态,是变形 。社会角色的不断变换,比如居家要做好妻子,出外交往要做文明人,在单位要做好同事,在领导面前做好下属等等,如此种种,实属异化与变形,是压扁了的生活,它与真正“意义”的生活大相径庭 。这也许是一种生存的策略吧 。社会现代化每向前迈进一步,对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一次强有力的冲击和挤压,这样的结果,难免会使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本性错位或发生偏离 。
卡夫卡的现实生活表面看来是异乎寻常的,但就其生活和文学的意义来说,没有谁比他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接受真实 。就其接近生活真实这一点上,现代“新写实”小说或多或少从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他们的作品在展示琐碎、苦难的时候,有意回顾了自己对苦难人生的情感和价值判断 。我们被他们如此大胆地苦难描写弄得目瞪口呆,回过头,却只能看到作者那令人费解的冷漠表现 。
也许这就是卡夫卡和他的甲虫情绪的背后 。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三)
旅行社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 。这一变化,使无数的读者看到了世间的悲凉、人生的辛酸和命运的多舛 。没有一个人不用世俗的情感体会到自己令人怜惜的生命脆弱 。在随后的阅读里,这一形象象命运的主题时时以凌厉的重音敲击着人们的心弦 。
这个如此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形象使我们瞠目,它到底承载着什么、启示着什么?
有人认为,它有力地揭露了社会制度之缺陷所造成的人的异化 。人的丰富的人性、情感、心理等社会性和生物性的彻底物化 。这些判断都正确而深刻的揭示了社会制度和文化里的反人性力量的存在 。强大的丧失感控制着每一个阅读者的心灵 。
但是纵观卡夫卡的小说作品,我们会看到,这一变化里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的孤独而独特的存在,以及人类文化勾通的不可能性等哲学思考 。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共有的物质资源、人类文化资源,秉承着千万年人类进化所成就的语言、思维、情感的巨大既有果实 。我们生存在具体的有着自然疆域、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制度阶层的社会关系中 。作为人类,我们的特性里有着显着的社会性 。社会性的生存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
同时,人具有其巨大的生物性特征 。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生命能量,获得文化信息,勾通个体天赋的进化成果,在身心的整合中成长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 。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于是,古往今来,在不同的自然、文化背景下诞生了无数不同的人 。人,因其独特性,而使人成为区别于他人的人,成为不可超越因此本质上也不可勾通和理解的特别个体 。哲学的上“不可知论”和文学上的悲观主义都是基于人类这个坚实而冷酷的自然与文化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