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读后感( 二 )


朴实的问题最为隐秘 。我曾经使用过这个问题“你觉得桂香园食堂的米饭怎么样”来面试当时学校一个部门职位候选人 。结果让我欣喜的是,表面上寒暄的问题,可以让人放松警惕,答出她内心的声音 。
压力问题问出真东西 。我经历过压力面试,也曾经视图使用这个方法来进行面试,很紧张的氛围,会使得被面试者没有时间来粉饰和包装自己,最好的办法只能够用原生态的方法来进行回答 。
这些大抵就是我读《冰鉴》的一部分体会吧,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因为时间局限,没能一一论述 。希望大家也能爱上这本书 。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二)
在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刚和柔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十二中,简单点说有的人刚的成分多点,柔的成分少点 。而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
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其实不仅仅是性格,来判定一个人,很多东西都是正的方面有一些,反面的东西有一些,绝的人很少 。就像八卦一样,没有全白,没有全黑,白中有黑,黑中有白 。人没有绝的的好,也没有绝的坏 。罪恶滔天的人心中也许也有善良的成分 。同时我也相信就像雷锋这个的楷模,心中也存在一丝自私和邪恶的成分,()只是比我们一般人要少很多罢了 。
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总是这个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好人,坏人就要坏的彻底,好人就要好的完美 。其实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坏人不是24小时总是在做邪恶的事情,好人也不是时时保持着完美的姿态 。
看待人和事的时候就不要用绝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但也很有必要来判断哪方面的成分多点,那么在表现上更倾向于那个方向,但也不要忽视了另一方面的存在 。

曾国藩冰鉴读后感(三)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 。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 。(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 。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 。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 。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 。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 。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