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集读后感( 二 )
【戴望舒诗集读后感】二、戴望舒诗歌语言的散文美
“望舒的诗具有很高的语言的魅力”(艾青《望舒的诗》) 。诗人的语言既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又质朴自然,体现出一种厚重感 。他的诗在选择词汇上和词汇的构成上别具匠心 。他的诗注重选择黑色、死叶、寒霜、细雨等清冷并且有相当深的含义的词汇 。在词汇构成上,他特别注重通感、想象和语言的散文美 。如《独自的时候》中“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凋残了的音乐” 。“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既把诗人灰色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诗人那种飘渺的追求纠结在抽烟中,而“沉想着凋残了的音乐”又是多么巧妙的通感,凋残了的音乐而不是消逝了的音乐很容易让人想起萧瑟的秋,而这秋正是诗人幽怨心境的一个恰到好处的写照 。再如《忧郁》中:“我的唇已枯,我的眼已枯,我呼吸着火焰,我听见幽灵低诉 。”唇枯、眼枯、火焰、幽灵放在一起,把作者零乱颓废的心境显现出来,同时呼吸着火焰,味觉和视觉相通,体现了作者对微妙的希望的渴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想象的奇妙,使他的诗歌语言有明显的暗示性,而这种暗示性正好体现了他诗歌的厚重感 。诗人前期的诗很注重诗的韵律即诗的音乐性,到《雨巷》发表以后,他就开始了对诗的音乐性的反叛,而把眼光放在诗情的流动上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而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神”就是统领全诗的神眼,同诗人的诗情是一致的,由于诗人追求的是诗情的流动,所以戴望舒的诗中体现出一种独到的凄婉哀怨的散文美 。
戴望舒虽经受了幻灭的感情挫折,又在绝望和惆怅的泥潭中挣扎过,但他始终没有泯灭对光明的追求 。戴望舒的诗体现了音乐美和独到的散文美 。他用诗歌语言的节奏描写诗人内心的情感节奏从而体现出音乐美;他用一种无法消逝的内伤和迷惘飘忽的情思体现出一种凄婉哀怨的散文美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