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读后感( 三 )


在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在雨中哀怨,“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终于失望了,“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终于从身边飘过去,二人间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 。然而,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 。他们是在彷徨,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 。其实戴望舒诗中的姑娘形象就是他的理想的化身 。他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姑娘出现了,但是,“像梦中飘过”一样,只在面前一闪,转瞬便消失了,连同她的颜色,她的芬芳,她的太息与她的惆怅,空留下主人公自己在雨巷独自彷徨 。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 。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 。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希望 。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出现的 。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
在这里我们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 。可是这却是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 。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可以看到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 。
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 。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离开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