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读后感( 二 )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为了眼前的浮华失去了最初的自我,迷失在繁华中,成为了无根的浮萍,随风漂流,没有了人生的目标 。灯红酒绿的生活是奢靡的,是许多人向往的,但是同时也是有许多梦想的尸体堆积起来的 。铿亢的音乐掩盖了最纯粹的人性的呼唤,对金钱的痴迷胜过了对梦想的追求,现实中的残酷是在于谁都不能预料未来 。现在的清明并不能够指引到未来的明智 。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增强自己对于外来诱惑的抵制 。
爱情,一度是多么神圣的词汇,但是人们却将其不平等化 。爱情中人人平等,就像是双方投入了相同的心血浇灌而成 。双方的平等对待是幸福爱情的前提,那种卑微到尘埃中的爱情注定是要有一方受伤 。将自己放到广阔天地中,端正心态,收获最纯粹的爱情 。

第一炉香读后感(二)
前段时间和同学去北大外面吃饭,完了之后顺道去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张爱玲全集 。把整本“红玫瑰和白玫瑰”看完了才真的感觉有些看书的心态了 。昨天晚上开始看“倾城之恋”,下午吃午饭的时候读完《第一炉香》,心里总觉得憋得慌 。相比较前几天顺手拿了同学的《裸婚时代》两个晚上睡前把整本书看完的战绩,读经典确实有些心累 。看《裸婚》可以很直爽地哭得稀里哗啦的,看《倾城》确是心里难受怎么也流不出一滴泪来 。前者的人物心里很简单,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在乎名利啊金钱啊又抵得住诱惑啊什么的,可我总是觉得人的心不可能那么纯洁如初,尤其是在过了20岁以后;而后者又把人的优柔寡断和很多邪恶与善良交点处得矛盾彷徨表现出来,让人以为人性如此地污秽不堪 。我想我更像后者,在邪恶和善良的边缘犹豫踟蹰,这样的状况下也许会更容易一陷就万劫不复了 。
我想,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加思考过的人,不论男人女人,都会如葛薇龙一样地最终过上自己喜欢却又不甘愿的生活 。说到底,就是物质和欲望,最终战胜了精神 。高中的时候我读张爱玲,读《第一炉香》,总以为是胡兰成辜负了张爱玲,是乔琪乔对不起葛薇龙,总以为她们这样活着拥有才气或者拥有美貌共同拥有细腻感情的人最终落得凄惨下场都是因为遇人不淑 。也许,遇人不淑是一个原因,可是如果她们在道德在精神上有底线并且有坚定的底线在人格上有真正尊严的话,也许悲剧不会发生 。葛薇龙是意气用事了,而张爱玲呢?我读《小团圆》,看着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心里总是有愤恨的感觉 。也许张对胡的感情不能自控,可是面对这样的男人,()不说出口或者不去放纵感情是否就可以避免了悲剧?也许张爱玲心里并不对这段感情后悔,就像葛薇龙自己说的“怎么没有分别呢?她们是不得已的,我是自愿的!”也许一开始就预料到了结局,可还是要往前走,只不过虚假的人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看上去不得以的借口,而真实的或者厚颜的人会直截了当地说我是自愿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