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一)
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为此,我不得不对他,他这个人有着莫名的好奇心 。
他曾经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诗质朴,冲淡,充满了诗意 。他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形象代表,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旷达的情怀确实让我钦佩 。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在现今社会,我们凭借自己的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能够坚定地说放弃,不要吗?我想是不可能的 。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应该用汗水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
我们常人看来,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对家人负起的责任,但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像小鸟没有翅膀 。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的,是他所追求的 。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书卷中追求安逸,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 。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 。他不狂放,不沉沦,是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耘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他那旷达的处世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之佩之的 。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二)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处之于世,我们难以自由行路,自由追寻,被外者施禁锢,加以否定,在一切外在因素中,我们失去了原有的执着,原有的梦想,原有的渴望 。问天:”何者为天地之间大残忍 。“曰:”一语轻若鸿毛的否定 。“
”归去来兮“是一种隐者,一种不甘于命运的波折、否定,独自追寻梦想的隐者之举 。隐者分圣隐和圣隐 。年少的陶渊明就曾怀有”大志寄于苍生“的志向 。一生为官五次,因不为五斗米所折腰,便在到任八十余天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在我看来,隐士分圣,贤 。贤隐便是拥有高尚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看不惯一些世俗之事,不喜欢做一些事,所以隐起来,安逸生活 。圣隐就是”上能洞察宇宙之万能,下能取纳百川之雄心,腹有广大胸襟“,高尚的品质与纯洁的灵魂 。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归田隐忍 。在这,我先不给陶渊明的”贤“,”圣“下定义,先来听一段故事吧——鲁迅 。完全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环境下的国家 。在远赴他国的学习中,几经坎坷,嘲讽 。深知国力衰竭 。但他因此而作罢了吗?没有,他满腹雄心壮志,弃医从文,想要以文字来唤醒千万麻木已久的中国人 。在回国的几年中,他终于深知衰竭是因社会黑暗,统治昏庸,国民麻木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除夕辞旧迎新微信祝福语
- 祝福语|2022元旦辞旧迎新贺词
- 祝福语|婚礼致辞简短大气祝贺词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