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读后感( 二 )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身既死兮神以灵 , 魂魄毅兮为鬼雄 。”让我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在我心中 , 诗中所提到的项羽也是英雄 , 他身经百战 , 但在全军覆没时 , 只剩他一个 , 他自尊心强 , 认为没脸再见家乡父老 , 就自杀了 , 项羽的骨气十分的大 , 也算得上是英雄 。
真正的英雄就应该勇敢、坚强、无谓 , 就像《国殇》中的士兵 , 这才是真的英雄 。
国殇读后感(三)
在我国文学史上 , 第一位出现的创一代文风的伟大诗人 , 是屈原 。他写的《国殇》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描绘战争酷烈 , 抒发爱国深情的杰出诗作 。
热爱祖国的深情 , 贯串屈原的一生 , 熔铸了他的人格 , 辉映着他的诗品 。但如果说 , 他直抒胸臆的恢宏巨制《离骚》是通过自身高尚灵魂的苦闷追求 , 倾吐忧国心志 , 他借题抒怀的精制组曲《九歌》 , 是适应民间祭神的格调与需求 , 流露纯美情愫;那么这一首《国殇》的艺术风格 , 既不同于《离骚》的激扬澎湃、忧愤深广 , 又有别于《九歌》同一系列其他各节的清新宛转 , 幽渺缠绵 。它以其质朴凝重、刚健悲壮 , 在屈原诸多焕发浪漫色彩的瑰丽篇章之中 , 独具特色 , 别有神韵 。
这是所写内容的庄严神圣 , 写时心情的沉痛崇敬决定了的 。它为祭奠英勇牺牲的卫国战士而作 , 所以无需凭借虚幻的神话境界 , 甚至不必多用托物的比兴手法 , 只是正面纪实叙事 , 直接表意抒情 , 显得更加庄重深沉 。
《国殇》的艺术魅力 , 就在于文笔朴素、情致纯浓、真切如画、激越如歌 。它把保卫祖殊死搏斗的壮烈图景 , 惊心动魄地活现在人们眼前;把悼念忠魂的满腔热忱化为英雄乐章 , 回肠荡气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胸怀 。
作品开篇只两句 , 一下子便把人逼近到激战的最前沿:白刃相接 , 车轴交错 , 格斗进入炽热状态 , 拼杀已达生死关头 。()随后两句 , 焦点拉开 , 给读者展示了战场全景 。敌众我寡 , 形势危急 , 但就在这旌旗蔽日、飞矢如雨的险境之中 , 犹如特写镜头一般 , 凸现了我方战士豪迈的身影——他们临危不惧 , 冒死迎敌 , 奋勇争先 , 冲上前去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