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读后感
归来读后感(一)
大晚上的还是睡不着,我想,我还是写点东西吧 。
昨晚上和妈妈看的归来,然后一直到现在,精神都有点恍惚的感觉 。脑海里还不时回响着郎朗弹的那首跟着你到天边的钢琴曲,那首歌的谱子虽然简单,也太太太洗脑了吧!
其实归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催泪,我在刚开始的时候掉了几滴眼泪,因为那个女孩挺好看的 。后来一直猜测着剧情 。有一幕我最喜欢,男主角在钢琴前弹着女主角最熟悉的钢琴曲,清瘦的背影,旁边坐着烧水壶,窗边,阳光照进来,照在绿植上面 。女主角渐渐认出他来,将手搭在男主的肩上 。男主一震,停了弹奏,头一低,颤抖着抽泣,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随后,男女主顺理成章地拥在一起,女主将头靠在男主颈里 。轻轻闭上眼 。
这一幕我哭的最多,因为我认为这次是真的好了,男主终于可以回家了 。结果还不是这样,女主又精神不对了 。
陆焉识,冯婉喻 。爱情就是长久的陪伴吧,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盼君归来,一诉衷肠 。一个在等待,另一个在陪伴中等待 。
其实,我对这里最感触的并不是爱情,而是父辈的归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也代表着父辈文化的归来吧 。我们这一代人,往往就像片中的女儿那样,试图否定,否定父亲,否定传统保守的父辈文化 。其实,正是这样的父辈文化撑起来一片天,所以,当我们试图全盘否认父辈文化的时候,其实自己反而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了 。
妈妈说这个电影的结局太真实了,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苦,她说,一旦大团圆结局了,反而是一种虚构的美化 。
我不置可否,却还是想要是电影是个大团圆结局该多好,笑着哭泣,这是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期待的一刻,却一直等到影片结束 。我知道,我肤浅,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可我真的太想看到两位老人含泪相拥 。
人总会期待苦后甘甜的吧 。我想,以后就要多看看喜剧片了,快乐一些,不要老看这样的发人深省的悲情片 。明天我要笑着面对众人,今天,让我流尽泪水,今夜,让我心里着实痛一回 。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每次最难过的时候,都会先想起你来呢?
归来读后感(二)
5月20日,原本一个非常平凡,就只是日子的一天而已,可是被现代人喧嚣到底,生生硬译成“我爱你”!网络上信息铺天盖地的那么提醒着你,到处叫嚣着“我爱你”难道真的就是爱吗?抑或只是疯狂的泛爱、滥爱导致爱无能,到处探头探脑的嘟囔着:世界已经没有真爱!所以需要用艺术来安慰自己那么无能和空虚的心 。
《归来》是陈道明和巩俐主演的一部关于爱的主题的电影 。选择这个只是因为很喜欢陈道明精湛的演技,的确没让我失望 。电影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对爱人 。跟这个日子一样,原本应该是很平凡的一对爱侣,被时代打烂了他们平凡的生活和爱情 。男主人公陆焉识打成了右派被关押,在转押途中逃离监控,偷偷跑回家,家被监视,他从天井攀到家门口,冒着被逮的巨大风险,可是当轻敲门的那么一瞬间女主人公却怀着极端痛苦、矛盾、犹豫了,因为就在那一瞬间她同时听到楼道下女儿的脚步声,女儿因为想跳《红色娘子军》的吴清华,要和父亲划清界限,她也犹豫过要不要举报父亲,可是父亲走时在她三岁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印象,加上那些革委会成员的“成功教育”,她终于还是到楼下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门外是那个多年没见面的丈夫,楼下是女儿气势凶凶领着的革委会成员,那扇门终究被门里女主人公的泪水给阻挡了 。男主人公只能再次从那个天井逃离,走时给女主人公塞了纸条到门里,约在次日八点在火车站天桥底下见面 。可是终究没有逃过革委会再次逮着,那个撕心裂肺的场面让我泪流满面,从那一刻开始到结束我都沉浸在悲伤和感动的情绪里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