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读后感( 三 )
巩俐和陈道明演得也不错,莫说是台词,就连嘴唇的抽搐都自己拿捏着频率 。陆焉识“弹钢琴”时冯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 。那一瞬间观众会以为她想起来了,至少在那个瞬间她想起来了——当然最终现实会把观众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希望和失望交杂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的台词就足以让人泪崩,也根本就奠定了这是个情感片的事实 。
因此若以历史片的角度去看《归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意或无意,小人物的情感变成了电影的主流 。平庸的电影都在讲故事,最好情节千回百转才引得观众不至于瞌睡;好电影就在讲感情,一根鸡毛在你的心窝随意地撩拨;最好的电影当然有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价值,属于自己的饱满 。当然《归来》达不到第三种境界,因为张艺谋将所有的视角都聚焦在了“我的失忆老婆”上 。巩俐演得好,虽然塑造的冯婉瑜直接从失忆要跳到老年痴呆前期了 。她以为陆焉识是方师傅,每次陆焉识靠近就将他推在千里之外,她在执着的为陆焉识守护着自己;而陆焉识写信,也还是坐在炉子边上借着一点小光写,被子叠成豆腐块,大概也是下放养成的习惯 。
这就是时代造就的“生离”,别死别更重 。因为这些小人物的感情是没有时代背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由具体的情感牵引着 。时代粗暴地决定了个人的命运,造成了苦难 。主任轻飘飘的“革命结束了”,却有多少小人物的命运就此逆转?蝼蚁的无意义就在于此 。而这些小人物,他们的世界中也许并没有什么理想与抱负,仅仅希望平实生活,像是冯婉瑜也仅仅希望“为陆焉识考虑一次”,但即使这样也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打翻,被动地迎接属于自己的苦难 。
我们一直觉得苦难这东西很重要,因为我们太苦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苦多了只能自己从生活中找些理由搪塞——苦难磨练人、淬炼出精神等等,好像苦一点的爱情就更加纯粹,苦一点的生活就更加纯真 。但苦难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它所谓的可以磨练出的品质,不过是人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寻找出来的“意义” 。
【归来读后感】丹丹想要母亲原谅自己、冯婉瑜想要和丈夫在一起、陆焉识想要陪伴在妻子身边 。当所有的苦难过去,我们发现褪掉冠冕堂皇之后每个人真实的愿望 。别的重要吗?不重要的,你在最重要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