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 五 )


肖教授的书中除了为我解决了很多专业成长中的疑惑之外,还为我指明了专业成长和成熟的方向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似于“箍桶”的“铁条” 。这样,教师的知识之“桶”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 。“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 。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 。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 。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 。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 。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我的学生 。肖教授指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 。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结合教师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有教师本人个体特征的“本体性知识” 。他还用古老的“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的“短板”来比喻“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由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必须通过课改改变这种现象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这两方面的知识,以修补这块“短板”保证我们知识之“桶”的“教育之水”充足 。最后,肖教授还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如果一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他就必须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完善和更新 。从教师的职业状况和个人有意识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较为便捷有效途径有“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教学叙事研究和积极参与教育实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