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规范读后感

教师礼仪规范读后感(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通过学习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规范》,从中我学习到了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师礼仪;懂得了什么叫做教师素养;教师的形象应该怎样去注意;教师的语言应该怎样去运用;教师的装饰、穿着应该如何搭配较得体;教师的仪表应该注重些什么……为人师表,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自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应必备的技能,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自觉地、高标准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 。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 。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中,扮演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 。
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只有屏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针对课堂礼仪而讲,课前整理好自己的服饰,穿着得体,至少提前一天准备教案、教具,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位孩子,课堂上教师要和蔼可亲,平等交流,关注每位孩子,尊重每位孩子 。在给孩子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 。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效果时,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努力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
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 。
教师的言谈和人际关系也体现一个教师的素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态度真诚真实无虚,无论对领导、同事、家长还是幼儿,教师的言谈态度应该是真挚真诚的,多用探询、商讨的口气;用词准确注意文明,教师的言谈要显出教师的水平和修养,准确表述非常重要 。夸奖的时候不能言过其实,批评的时候不能尖酸刻薄;对待幼儿,批评和表扬都要讲究艺术,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切中要害 。特别不能用伤害幼儿人格和挫伤幼儿自信的语言,如:笨、蠢、没出息、神经病等都是课堂中的禁忌语 。
“师表”是榜样、表率的意思 。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明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做好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身教”甚于“言传” 。平时我们总是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但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她是把“尊重”渗透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面对学生犯的错误她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耐心地教导,懂得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当学生帮我们做了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也懂得真诚地对他们说声“谢谢” 。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被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尊重他人 。这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