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读后感( 四 )
霍布斯从他的人性假设出发,引出人们为相互保证一种和平和安全的生活而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的自然律,其中包括力求和平、在别人也愿意的前提下必要时为和平放弃自己所具有的权力、信守契约、有恩必报、宽恕、不以恶抗恶、尊重他人等等 。但是,霍布斯亦指出,虽然这些自然律基于人类的理性,但是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它们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遵守 。所以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全,但却无法摆脱现实的原因,和平与安全也无法完全实现 。
第二部分是论国家 。在关于国家的成立上,霍布斯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但是人们又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于是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霍布斯相信,人类唯一的出路在于以相互订立契约的方式彼此放弃在自然状态下属于自己的所有权利与力量,把它们转交给一个客观实体,让它来保障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引出了这个实体同时也是本书的主角即国家,亦即是”伟大的利维坦“ 。霍布斯认为,国家建立之后,接受委托的一方便成为主权者 。他在十八章论按约建立的主权者的权力中写到:”因为被他们推为主权者的那个人承当大家的人格的权力只是由于他们彼此间的信约所授予的,而不是由他对他们之中任何人的信约所授予的,于是在主权者方面便不会违反信约 。“表明臣民们要无条件地服从主权者的任何决定和行为 。霍布斯所设计的社会契约的特点是这种契约的单向性,()它只对订立契约而成为被统治者的人具有约束力,主权者却可以拥有几乎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 。这使得主权者的权力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王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对政府进行控制和监督的可能性,也谈不上任何的自由,甚至连他们的思想和言论都要受到严密的控制 。霍布斯自己也承认这种控制的残酷,但他坚信在自由但充满危险和不自由但是享受安全与和平的两条道路上人类出于生存的本性只能选择后者 。这样,霍布斯给主权者一个限制,就是必须保障被统治者的和平和安全,否则被统治者就可以不服从主权者的统治 。霍布斯特别强调:一是主权的不可分割,二是主权的不能转让 。主权是”自然状态“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契约的产物,具有不可侵犯性 。霍布斯认为,主权如果削弱,国家就会致弱;主权如果丧失,国家就将解体 。主权是国家的灵魂,主权者的权力越完整和强大 。
第三部分是论基督教国家,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 。霍不斯所处的时代,他们不仅用宗教束缚人们的思想,还妄想运用手中掌握的教权去干预世俗政权 。霍布斯分析基督教及其《圣经》,在深刻阐明了基督教的产生根源、理论基础的基础上,霍布斯重点对教权进行了剖析,指出基督教”代他传道的人除非是国王,否则就不能以基督的名要求人们服从 。霍布斯认为,“基督的使者的任务只是使人们想相信并信仰基督,但是信仰并不能依靠强制或命令”,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教皇无权干涉世俗政权主权者的信仰,更不能因为主权者的信仰问题而干涉世俗政权的事务 。霍布斯否认教会对世俗政权的控制权,认为教会必须臣服于世俗政权,并且只能作为政权的一种辅助机构,从而根本否认了“教皇无过说”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