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二 )
还没有读到四分之一时我就被这位外表看似平凡但经历却不平凡的老先生深深打动 。
李嘉诚出生在潮州 。父亲李云经以教书为生,膝下有三子一女,李嘉诚为长子 。1937年由于生活困苦,父子二人到邻近的集塘镇宏安乡生活,父亲在当地有60名学生的崇胜小学当校长,并寄宿在校内,两年后,因为逃避日军战火到香港去谋生,那一年李嘉诚只有12岁 。来港三年后,李父因肺病去世,李嘉诚被迫辍学,无奈之下只能通过打工来贴补家用 。他先是在香港一家茶楼做跑堂,而后进入舅父钟表行做学徒,两年后,不想寄人篱下的李嘉诚离开了钟表铺转做五金厂的推销员,这是他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开始,之后他又更换了几份工作,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最终创立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长实集团),现如今,李嘉诚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市值3000亿,被称作华人首富,香港超人 。试想如果自己是当年的李嘉诚,面对人生的种种磨难,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诚信在现在的生活中尤为重要,但很少有人做到,而李嘉诚却做到了 。
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但不可以没有人才 。
【李嘉诚自传读后感】李嘉诚由一个卑微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 。他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它独特的“用人之道” 。他认为公司要想发展,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在得人才方面他也有自己得办法 。袁天凡的才华在香港金融界是众所周知的 。李嘉诚多次邀请袁天凡加入长实,尽管两人交往密切,但袁天凡总是谢绝李嘉诚的好意 。由于李嘉诚极力想得到袁天凡这样的人才的帮助,于是他不言放弃,虽说屡遭拒绝,但是他一如既往地支持袁天凡 。为了邀得袁天凡的加盟,李嘉诚与荣智健等其他香港富豪收购了恒昌行,并游说袁天凡出任恒昌行行政总裁一职 。此外 。李嘉诚主动认购了袁天凡与他人一起创办的田丰投资公司9.6%的股份 。李嘉诚多年的真诚对待,终于感动了孤傲不羁而才华出众的袁天凡,于是他应邀出任盈科亚洲拓展公司副总经理 。
他的管理之道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他提出好员工的标准 。他强调指出:“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高级刑侦人员 。”他还补充道:“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经工作了很多年,有的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人员” 。其次,他强调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组织 。他深有感触的说:“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 。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 。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 。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要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会一朝崩溃 。”最后,管理模式融合中外 。他认为:“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 。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员工突然失业 。我们柔和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诚 。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