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三 )


机遇难得,然而不可以创造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 。其次,()创造机遇要找那种适合自己,到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 。据介绍,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一生中大概要换四次 。中国人恰好相反,惯性大,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 。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有好多年轻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行为做假,考试作弊、说假话,就是不诚信,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害了自己 。中国某个地方曾经一度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现有却不然 。原因很简单,也是缺乏诚信 。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 。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 。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以上是我对《培根人生论》部分章节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偏颇 。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三)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 。”我常想,要是我能多读书,时时接受熏陶,我不也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吗?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时间读很多的书,所以我也没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
《培根论人生》确实是一本好书!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本书谈论了人生的价值,它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恶,告诉我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地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 。其中,“论求知”与“论友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所谓“求知”,无疑是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甚至超越知识 。而其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而实践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习尝试则可以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求知欲,就会像市侩一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就像一条大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连绵不绝 。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亦退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加速的时间、加速的工作、加速的知识更新……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处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避免自己陷入“贬值”、“淘汰”的境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 。事实亦证明,处于学习状态的人必定会成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