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读后感( 二 )
姚太太的思想算是新派人物,爱看小说和电影,但是母亲或丈夫让陪着看老戏时却从来没有表示过不喜欢 。
姚太太是善良的,不仅姚家上下交口称赞,“我”食客也深深感受到她待人的真诚与和善 。言语不多,温言软语却能说到别人心理,而且好还有一双黑亮的会说话的眼睛,特别是姚太太无论是高兴还是忧郁,都带着微笑 。
她善良如菩萨,美丽如星空,洁净如月光 。只能仰望 。“我”这样住在姚家的一个朋友,用这样一处眼光来审视她的美丽善良、明辨是非的年轻女主人,没有半点的“歹意”和杂念 。
我看到了她在羡慕“我”“能自由自在地往各处跑”,她是一只笼子里的小鸟,虽然羡慕别人的翱翔天空,但她还没有要飞的耍愿望和决心 。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善良若水的女人,作者对她却太残酷了 。
在书中,作者子是一位作家,在姚家居住的这一段日子在创作了一个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 。书中的“我”把他们安排成了悲剧人物,瞎女人跳水死了,那个车夫疯了 。姚太太听完这故事后恳求“我”为什么不让那车夫和瞎女人得到幸福?书中的“我”答应了“为了你的缘故就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罢” 。书里故事虽然满足了姚太太的这个善良的愿望 。
但却“我”要离开姚家的前两天,让姚家的小少爷游泳时淹死了 。然而,就在这两天里,姚家夫妇还是在巨大的悲恸中安排了对“我”饯行和送别,而且还是那么诚恳 。“我”就在这时离开了憩园,尽管小虎有很多的顽劣和恶习,但他的意外死亡对厚道待友的姚先生来说痛失爱子还是太不公平了 。无论文章中多处露出“我”对姚先生的不满和明言相劝,但老姚却是永远地宽宏和没在意 。()老姚在教育孩子有时有些无知的意思,但对待朋友上是一片坦诚,待若上宾,无可挑剔 。也就是这样,作者这样的安排,让姚先生痛失引以为荣的儿子,而朋友却在这时像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离开了一个毫不相干的环境,一幅曲终人散的画面 。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直让“我”牵挂的憩园原主人,杨家小孩 。倔强、早熟却悲伤 。在整个故事中,泪水涟涟却又心思缜密 。因父亲的不争气败坏了家产,致使他们离开了这个园子 。面对父亲的无能、败坏品质和一家人悲惨的遭遇,总以爱的心思、同情的心思去理解,不管父亲做的多么不对,多么对不起一家人,他只可怜父亲 。
故事的结局有点凄凉,不如人意 。
憩园读后感(三)
《憩园》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巴金的作品 。它不似巴金《激流三部曲》那样一开始就显露它的光芒,却总有一种叫人爱不释手的吸引力 。作为一位激情型的作家,巴金在早期的作品中,往往化激情为快速流动的文字,酣畅而淋漓 。而在《憩园》中,作者也已入了不惑之年,青年时期的热情,已经渐渐冷却,代之以冷静的思考和分析,因而反映在作品中,就似乎添了几分厚重 。就像钱理群说的那样:“到了四十年代,巴金的整个创作风格变了,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憩园》这部作品在巴金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 。尽管很多人认为比之《激流三部曲》来,它不是进了一部而是退了一步,更有人认为它是巴金《第四病室》、《寒夜》、《憩园》这三个长篇中最差的一个“ 。然而,巴金本人却对此毫不理会,仍然对它情有独钟,并一再宣言:”我今天还是比较喜欢它,它是真实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