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读后感( 三 )
这部书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 。首先作者选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实现了由全知视角向限知视角的转变 。在巴金前期的作品中,基本上都是用全知视角来完成的 。《憩园》不同于前期作品,作者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跳出故事之外,作高屋建瓴式的全景鸟瞰,而是化名”黎德瑞“走到了故事中来,拉近了作者和读者间的距离 。
再就是双层的叙事结构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憩园》里还写了第三个家庭——劳动人民的家庭的灭亡,这就是黎先生笔下所写的”一个老车夫和一个唱书的瞎眼妇人的故事“ 。在小说中,这个故事是作为小说家的黎先生在憩园客居时所虚构的一个文本,但是有趣的是:这个文本的完成是和本文的故事发生持同一步调的,在我为了理清姚杨两家的历史而不断奔波时,老车夫和瞎眼妇人的故事也在缓缓地进行 。
《憩园》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中心城市重庆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叫”憩园“的花园豪宅的精细叙述,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对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间的巨大腐蚀 。它表达的是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无力主宰也不想主宰的生存状态,是生命本体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蛀空后的失重情形 。这里,憩园不仅是一种权利阶级的代表,优越的生存地位的象征,而且也是一种深厚的封建文化的隐喻,陈腐的、毫无生机的传统价值秩序的符号 。
然而这部批判性作品却注入了众多的人性化特征,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 。像充满同情心的黎先生,温柔善良又纯洁的姚太太,对亲情有着执着热烈感情的杨家小孩,还有念旧情的看门老头等等都让人在窒息的封建制度下感到一丝温暖 。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巴金借人物而宣扬的写作理念:”给人间添一点温暖,揩干每一只流泪的眼睛,让人们欢笑 。“
【憩园读后感】《憩园》是一部探索人生和人性的精美之作,巴金也一直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去践行自己的文学信仰:“文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变得更美好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