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李建平
【蚊子|用核技术灭蚊子!这所大学的“蚊子工厂”有高招】昨天是世界蚊子日 。
这可不是纪念蚊子的节日 , 而是为了提醒人们 , 蚊子是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每年蚊媒传染病造成死亡人数超过70万 , 蚊子也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 。
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 , 就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子”上 。
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 其实 , 在实验室使用射线辐照破坏雄蚊的生育能力 , 正是核技术的一种应用 。 这些不育雄蚊被释放到野外后 , 与野生雌蚊交配 , 使雌蚊没有子代 , 从而达到了降低蚊媒病发病率的目的 。 中心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认可 。
“这是核技术绿色应用的典范 , 服务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 , 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要求 。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主任吴忠道介绍 , “与传统虫媒防治方法相比 , 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化学污染 , 杀蚊选择性强 , 不祸及其它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 , 并且不会有诱导蚊子产生抗药性 , 防治效果持久 , 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 。 ”
2020年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特聘研究员张东京受国际原子能机构邀请 , 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传染病中心 , 为当地提供昆虫不育技术应用的指导与支持 。
“当地的主要困扰是按蚊 , 也叫疟蚊 , 是疟疾的传播媒介 。 当地多次爆发疟疾疫情 , 死亡率较高 。 ”张东京说 , “他们应用昆虫不育技术遇到难题 , 而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 , 可以提供支持 。 如果当地能够应用成功 , 对降低疟疾发病率 , 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 ”
张东京就优化绝育蚊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控制、野外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了英文研究报告 , 并根据当地的情况 , 提供了后续发展建议 , 提交至国际原子能机构 , 并反馈给了当地 。
张东京副教授(左五)在南非提供科技支持
因为国际新冠疫情形势 , 中心原定的国际交流和援助计划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 但中心仍通过线上交流等形式开展工作 , 先后与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合作举办蚊媒控制视频研讨会、线上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培训人员等 。
为了推动研发中心的关键技术运用与转化 , 中山大学还成立了国有投资为主体的蚊媒防控技术产学研运营公司——广州中大核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即中山大学“蚊子工厂” , 选址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 , 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投产 。
未来 , 中山大学“蚊子工厂”将建成为“亚洲地区绝育蚊大生产基地” , 预计生产车间产能将达 4000-5000 万雄蚊/周 以提供足够的绝育蚊虫 。 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3-4个灭蚊示范点 , 并且将设立海外培训基地 。
2021年6月 , 中山大学还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约 , 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协作中心” , 双方在核技术蚊媒控制领域展开合作 , 在核技术和平科学利用上做出更多探索和成绩 , 尤其为发展中国家控制蚊媒传染病和国际公共卫生健康挑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左四)出席签约仪式 。
据吴忠道教授介绍 , 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 具有学科交叉的优势 , 通过医学、生物学与核物理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领域合作 , 争取在不育蚊大规模生产技术和高效分离雄蚊的生产工艺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 并建立成熟的绝育雄蚊标准化生产体系 , 为蚊媒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 对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 提升我国在蚊媒防控领域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 (中山大学供图)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
推荐阅读
- 圆圆的地球变成方了!各种外星生物也开始入侵,大家快来拯救世界
- 河南:弟弟冒雨跟婚车,流泪送姐姐出嫁,网友:一家人变两家人
- 既然琥珀能保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 为了更多的氧气,连身体都退化了,还有哪些生物会为进化而退化?
- 有8个迹象证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来临?科学家早已发出警告
- 石炭纪会出现巨型蜻蜓和巨型蜈蚣,那时的昆虫体型为什么都很大?
- 遇到这样的琥珀,你会被套路吗·····
- 有羽毛的恐龙都有哪些?可以了解一下
- 郑强教授:不要犯傻了,什么科学无国界!
- 麻雀数量超过10亿只,在我国随处可见,为何几乎看不到它的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