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后日处暑,老人说:今年是望日与处暑相逢,很不一般,有啥说法?


处暑 后日处暑,老人说:今年是望日与处暑相逢,很不一般,有啥说法?
文章图片

处暑 后日处暑,老人说:今年是望日与处暑相逢,很不一般,有啥说法?
文章图片

处暑 后日处暑,老人说:今年是望日与处暑相逢,很不一般,有啥说法?
文章图片

后日是农历的七月十六 , 也是处暑节气交节时间 , 处暑也就是出暑 , 代表着暑气消退 , 凉气逐渐上升的过程 。 然而今年的处暑正好是七月的望日 , 老话说:“望日压处暑 , 旱涝处处有” , 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望日到底是哪一天?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而制定的 , 既有时间的概念 , 又反映着月亮的“朔望弦晦” 。 “朔”指的是月亮正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 , 这一个时间点必须出现在农历的初一 , 这就是所谓的“定朔法” , 也就是说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 。
然而“朔”并不是一天 , 而是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那一刻 , 是一个时间点 。 这就导致了“朔”的时间有时候是初一的早上 , 有时候是晚上 。 那么从“朔”到“望”的时间是固定的 , 也就是月亮公转半圈的时间 , 大约为14天18小时左右 。
由于“朔”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 这就导致了“望”的时间也不固定 , 有时候是农历的十五 , 有时候是十六 , 甚至还可能是十四或者十七 。 当然“望”也是一个时间点 , 指的是地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的时间 。 所以民间还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说 , 就是因为望日的时间不固定而导致的 。
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为29天半 , 半天只能往下个月累加 , 所以阴历的小月为29天 , 大月为30天 。 而小月的望日一般在十五 , 大月的望日一般在十六 。 由于望日时 , 地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 , 当三个球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时 , 地球就会挡住照向月亮的太阳光 , 就会发生月食 。 也就是说月食如果出现 , 一定在望日 。
理论上说 , 每个月的望日都有可能发生月食 , 只是人们站在地球上看不到而已 。 而望日不仅会发生月食 , 也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 。 相比之下 , 月亮对地球的“强引力” , 比“金木水火土”等星体的引力之和还要大得多 , 比如“五星连珠”时 , 五星的力量加起来也没有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
每个月的潮汐现象就是因为月亮的“强引力”而导致的 , 在月亮的强引力时期 , 也是地球上的事故多发期 ,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月亮效应” 。 在月亮强引力的作用下 , 潮汐现象就比平时要大一些 。
处暑节气意味着什么?
处暑代表着暑气消退 , 凉气逐渐从早晚向中午延伸 , 也就是说处暑并不是天气一下就变凉了 , 而是凉气逐渐向中间延伸的过程 。 因为处暑时 , 太阳在黄道上正好运行到150度 , 在太阳的作用下 , 地面的湿热空气还会继续向高空上升 。
农历的七月正好是阴历的大月 , 所以七月十六就是望日 , 此时在月亮的“强引力”作用下 , 地面的湿热空气会加快上升 , 在双重作用下 , 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天气 , 要么干旱 , 要么会有大雨降临 。
【处暑|后日处暑,老人说:今年是望日与处暑相逢,很不一般,有啥说法?】因为月亮的“强引力”会导致平静的水面发生潮汐 , 白天叫潮 , 晚上叫汐 , 但是潮汐会导致水面上方的空气湿度加大 。 夏至之后 , 太阳就开始向南运行了 , 而南方正是海面和湖面比较多的地方 , 空气湿度越大 , 下大雨的几率就越高 。
望日压处暑 , 旱涝处处有
今年的处暑节气正好是望日 , 如果那一天没有下雨 , 也就意味着在月亮的“强引力”作用下都没有下雨 , 那平时就更难下雨了 。 如果那一天下雨 , 也就意味着容易下大雨 , 因为月亮的“强引力”会导致空气湿度加大 。
所以就有了“望日压处暑 , 旱涝处处有”的说法 , 意思就是容易出现极端的天气 , 要么会有秋旱 , 要么会有大雨 。 不过今年是秋老虎回头 , 所以处暑前后容易有大雨 。 因此古人认为 , 处暑节气在望日 , 并不是好年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