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文章图片

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文章图片

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文章图片

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文章图片

辽西 通过对北方地区食草动物纹的分期研究,分析其发展演变脉络
文章图片

动物纹作为“斯基泰艺术”三要素之一 , 是北方草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特征 。 学术界关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中 , 动物纹是学者们关注颇多的问题之一 。
本文选取其中的食草动物纹进行研究 , 在对食草动物纹进行类型学分析及年代判定的基础上 , 按照它们在不同时期造型和风格的变化与发展 , 将其划分为商时期、西周早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以及战国中晚期等五个时期 , 其中商时期又分为早商和晚商两小段 。
一、商时期
根据目前的考古出土资料 , 商代以前尚未发现食草动物纹 , 最早的食草动物纹可追溯至商时期 , 将分早商和晚商早晚两段进行讨论 。 早商时期 , 食草动物纹仅见于藁城台西遗址所出的羊首匕 , 数量少 , 类型单一 。
台西遗址是典型的早商文化北方变体 , 杨建华等从动物种类、兽首与柄部的结合、柄部侧面成排的小方格纹等方面考虑 , 推测该遗址所出的羊首作为食草动物的首部装饰 , 很可能是商周北方青铜器兽首的创作源头 。 台西遗址年代很早 , 并处于中原商文化和北方长城地带之间 , 从中可以看出它在北方食草动物纹兴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晚商时期 , 食草动物纹数量增加 , 分布广泛 , 出现了文化的趋同性 。 出土食草动物纹的单位及地点有:绥德墕头村、清涧解家沟、用斗村墓葬、闫家沟墓葬、建平县二十家子朝阳山、法库县弯柳街、林东塔子沟、青龙抄道沟、张北县及北京市、灵石旌介墓地、鄂尔多斯、内蒙古博物院等 。
食草动物纹类型有武器工具类短剑和铜刀Aa型Ⅰ式、钺、匕、勺 , 装饰品类立体B型以及车马器类A型马镳 。 食草动物纹主要饰于武器工具 , 尤以曲柄短剑和铜刀为主 , 柄首铸出羊首形象 , 羊首还见于钺、匕、勺 。 装饰品仅见闫家沟墓葬出土的两件立体马形饰件 。 车马器仅见鄂尔多斯征集的1件马首勺形镳 。
从地域分布来看 , 这一阶段食草动物纹主要集中于晋陕高原、冀北地区和辽西地区 , 鄂尔多斯仅发现少量马首勺形镳 。 《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一书将欧亚草原东部划出一个“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冶金区” , 林沄先生在讨论羊首时指出“这个冶金区萌始于前2千纪初 , 而前2千纪后半叶饰有同一造型野山羊头青铜器的流布 , 可作为该冶金区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 。
二、西周早中期
出土食草动物纹的单位及地点有:龙头山遗址、魏营子西周墓、敖汉旗五十家子、兴隆小河南、热水汤墓葬等 , 主要发现于辽西地区及冀北地区 , 尤以辽西地区为主 。
食草动物纹类型有:武器工具类铜刀和短剑Aa型Ⅱ式、Ab型、Ac型Ⅰ式和觿形器 , 装饰品类平面乙类Ac2型及车马器类A型车辕饰 。 这一时期食草动物纹仍主要饰于武器工具 , 以短剑和铜刀为主 , 且仍表现食草动物首部 , 不过刀剑形制有所改变 。 除兴隆小河南出土的牛首曲柄刀剑外 , 羊首和马首开始铸于直柄刀剑柄首 。
朝阳地区采集的觿形器表现马首形象 , 该类器物数量少 , 具有本地特色 , 其它地区尚未发现 。 关于它的用途 , 目前尚无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 装饰品仅见龙头山遗址出土的鹿形饰件 , 造型简单 。 车马器仅见魏营子西周墓出土的羊首车辕饰 。
三、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出土食草动物纹的单位及地点有:北京市、内蒙古博物院、宁城南山根遗址、建平县文化馆、小黑石沟遗址、东南沟墓葬、宁城小城子等 , 其中小黑石沟和南山根遗址是最主要的考古发现地 。
食草动物纹类型有:武器工具类短剑和铜刀Ba型、Bb型、Ca型、Cb型Ⅰ式及匕、盔 , 装饰品类平面甲类C型 , 乙类Aa1型、Aa2型、Ab1型、Bc型 , 丙类Aa型Ⅰ式、Ac型、Ba型 , 立体Aa型、E类 , 车马器类Ba、Bb型马镳 , 容器类仅见于这一时期 , 共2件 , 分别饰于仿皮囊形器及双联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