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粉圈乱象是该治理了(一)
挑重点说,本期总结娱乐圈中常见的利益链,这些才是病根,接下来每期会展开典型:
海选还是捞金?
某歌手节目授权给各省市代理权做海选,一场大概赚几十万不等,根据投票人的争夺情况,为了比对手人气更高,就会不断充值投票,每次晋升都是钱的PK。
签约是为解约?
海选上来的不一定签,以省为代表,签下来以后是准备“卖人”赚钱。明面上是看中你才华,决定签下你,以后在星途中助你登上顶峰,实际上这种合同是靠解约盈利,解约一般50万起步,《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何炅曾在节目中爆料过,有人专门赚这种钱发家。
投票机制导致的浪费
参考“倒奶事件”,这个大家知道了,冠名商的产品绑定投票,粉丝为了给喜欢的选手加油助威,购买大量冠名商的产品,他们买下来不是用来吃喝,只要瓶盖上可以投票的二维码,产品则直接废弃。要知道至今还有中国人没喝过牛奶,但粉丝参与的这些投票机制,造成了无底洞般的浪费。
筹资还是吸血?
最早是百度贴吧开始出现为选秀明星筹资做打投,从2005年至今,娱乐圈里卷走粉丝款项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此类事件不分国度,中国,韩国,日本均有发生。现在已经衍变成以第三方平台为媒介,筹资为明星打投,实际在筹资的,可能是本来就做户外广告或者媒体宣发的人。
文章插图
鼓励无上限购买
例如各音乐开发的付费购买,购买数量没上限,你可以买一张,也可以买无数张,后援会经常会引导粉丝:“用一杯奶茶钱支持哥哥事业”,使用过激言论激化粉丝,例如“白嫖”,“不买10张不领粉籍”,“买99张以上围起来表扬TA!”,整体烘托出不买专辑对不起“哥哥事业”,不买专辑就不是真粉丝,买得多集体“贡”起来,变相鼓励土豪式无脑消费,导致有些失去理智的粉丝盗用父母的信用卡为明星狂买700张专辑。下图汇总了购买多张专辑的用户比例,是否有引导购买的情况,当时全网开扒,也确实存在,明星团队应及时制止非理性消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引导粉丝做数据、买账号、养号
今年6月份以前,据我们了解,一般3000个新号2500元左右,明星团队想节约人手,一般会号召粉丝加群做打投,会不定期撒福利,例如明星空降粉丝群之类。此现象严格来说是运营手段,但也因此激起了粉丝数据的PK,(如上图)南方人物周刊所述,
“存在的作用可能只是让下一群去打破它的粉丝会出更大的代价”
,虚高的数据下,掩盖了许多真正有才华的艺人,
真正的明星,应该是榜样,用作品说话
。
清朗行动目前着重清除了付费打投与无脑黑话题
要是国家规定,明星后援会与工作室直接绑定,有责任监督和管理后援会打投消费,那基本上能瓦解九成的打投。付费打投原本是主办方为了达到一定利益目的而投的交互机制,粉丝自愿,过去也无人干涉,但是肖战《光点》的销售额4天破亿的消息,引发了全网吃瓜网民的分析,也从中发现了引导消费的深层次问题。
运营销售本无罪,真正让官方开始关注的,是海外对于吴亦凡、肖战等粉丝用打榜方式冲上榜单引发的负面新闻,海外的音乐听众对中国打榜做数据的行为笑称为“中国数据”,认为中国人在数据造假上有一手。你要说这其中全是水分?不,都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上榜有理,却也理亏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私生与站姐
私生饭是一批特别喜欢某明星的人,不计代价从各种渠道,例如黄牛那里买明星的行程表,身份信息,飞机信息,剧组信息,酒店信息,试图24小时零距离贴近明星的一群人。而其中站姐则跟“娱乐狗仔”类似,专职拍摄明星各种行程高清照片,并将照片出售给粉丝,其中大多利益变现,是通过出版明星高清写真来实现。
非法出版只是还没开始抓
他们,一旦开始,所有站哥站姐未经明星团队授权,一律都是违法行为,粉丝却因为喜爱明星,经常无法拒绝这些素材来源,也极少有人会去举报。
站姐的工作已经成为明星与粉丝之间另一种交流层,但是一码归一码,合法化才是终局。
推荐阅读
- 讲真,你家厨房乱,真不是因为小!
- 好善良!龚俊谈偶像周杰伦:五年没发专辑也没事,不要给他压力!
- 王一博凭一支舞,点燃了收视率,炸了舞台,撩了他的粉圈
- 王一博看街舞“害怕”,妈粉喊话安慰却被乱剪辑正主出来澄清了
- 《乡村爱情14》区区十万奖金,搅乱家庭秩序,暴露家人关系
- 妖魔鬼怪频现,蔡康永聪明反被聪明误,《导演请指教》幺蛾子乱飞
- 《滚烫人生》抗干扰测试,蔡少芬魔性乱入,陈小春被支配的恐惧
- 五哈时间线混乱,彭昱畅缺席请假,邓超和李诞互换辈分
- 柳云龙之女,好声音学员凡清发布迷你专辑,才华有了,还差曝光度
- 宋智孝一剪没?VERIVERY口臭?姜丹尼尔新戏?梁世灿乱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