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绍|被竹林六贤一同鄙视的他 却提出了拯救东晋的唯一正确方案

看完这些您怎么看,可以跟小编交流交流哦,小编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高兴见到各位点开文章的朋友们,希望这次阅读给您带来意义嵇绍|被竹林六贤一同鄙视的他 却提出了拯救东晋的唯一正确方案
文章插图
嵇绍|被竹林六贤一同鄙视的他 却提出了拯救东晋的唯一正确方案
文章插图
1、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国最有名的一封绝交信,是魏晋之间的大名士嵇康写给山涛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出任大官,推荐嵇康当任自己原来的职务。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对当时的当权者司马氏,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消极地抵制司马氏剪除异己,扶持自己势力的恐怖政策。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出仕为司马氏服务,嵇康本就看不惯。现在拉自己入水,嵇康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并痛骂。指出朋友之间要尊重各自的志趣,不能勉强别人做不喜欢的事,你山涛像猫头鹰一样,抓住只死老鼠,以为凤凰会来抢吃吗?我是一个山林野人,喜欢光着背晒太阳。咱们还是分手吧!山涛字巨源,早年和嵇康、阮籍等超级潇洒的名士相交往。司马氏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政治氛围非常黑暗险恶,这些人物寄情山水,弹琴饮酒,推崇老、庄的出世精神,以此逃避现实。山涛对嵇、阮二人是非常欣赏佩服,连山涛的妻子也觉得老公这俩个朋友一定不一般,让山涛请他们到家里喝酒聊天,她躲在后面偷看,不知不觉听他们聊天到天亮。事后对山涛说,这两个人的才华情趣,你根本比不了。或许你的见识度量才有的比吧?山涛笑说,他们也是看重我的这点嘛!嵇康优秀的才华和倔强的性格,果然不容于司马氏,被杀。临行抚一首“广陵散”,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亦!”即赴死,是如此的潇洒从容。山涛虽然也讲着老子、庄子的逍遥学,但他骨子里是入世的儒家精神,是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孔孟思想。这是他走出竹林,走向庙堂的最深层原因,也是嵇康写绝交书的真正源头。2、吕望出仕山涛对政治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曹魏正始年间,曹爽集团当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托病在家休假,看上去平静的海面,在酝酿着一场大风暴。山涛感到了不安,晚上和朋友石鉴同宿,睡不着,把小石踢了几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着?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什么意思啊?”迷迷糊糊的小石说:“你瞎操什么心嘛!他不去上朝,下个诏书把他撤职不就结了!”山涛嗤之以鼻:“呸!你以后可不要为此两边跑!”他自己不久就弃官而走。不到一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拿下曹爽集团,控制曹魏政权。山涛隐居时,热心关注着政治。没有深入研究老、庄的理论知识,倒是与嵇康、阮籍等日夜相伴,耳濡目染加上自身聪明敏捷,讲出来的话,倒有老子庄子的韵味,时人佩服的不少,说他所言“暗与道合”。也有人讥笑他,大山同学即不像当官的,也不像一个隐士,真不懂他是哪种套路。他的套路还是官场,其实山家与司马家是亲戚,没多久山涛就和司马家牵上线了,那一年他四十岁了。司马师略表惊讶又稍有讽刺地说:“当今的姜太公想当官啦?”让他出任郎中。进入官场,山涛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处理事务非常流利清楚,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都很看重他的政务能力。魏帝赏赐给司马师的春服,司马师转赐给山涛,顺便再给山涛的老母亲一个手杖。司马昭表扬山涛高明的政治才华,清廉品格,专门赏赐山涛钱二十万、谷二百斛。山涛逐渐进入权力中心,与司马氏幕府中的智囊钟会、裴秀等交情都不浅。难得的是钟、裴二人互相之间水火不容,却都认为山涛同学是我的朋友。老山的酒量非常大,可以喝到八斗不醉,晋武帝司马炎多加了些酒想让他醉一次,不料喝到八斗,他就不喝了。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大,正折射出山涛高超的交际手段和成熟的政治工作方式。司马昭掌控曹魏大权后期,山涛已成为司马的重要肱股。264年,钟会灭蜀后叛乱,司马昭亲自率大军挟魏帝出征西面,留下儿子守洛阳,山涛则到曹魏宗亲的老巢邺城,监视这些人的动向,司马昭说:西方的事情,我自己对付的了。后方的事,就委托给你啦!等到司马昭立继承人问题时,山涛的意见起到一定的作用,司马炎因此亲自拜谢山涛。有这种资格,这种礼遇,山涛俨然是晋室的开国元勋。3、山公启示山涛曾在冀州任职,选拔推荐了一批人,个个都胜任职位,一时很有知人之评。后来他担任朝廷的选职官员达近十年。每有官职缺人,老山预先备几个人,等朝廷倾向某人就推荐上去,每每与皇帝的意愿相符。这种揣摩上级的本事相当高。其他人还以为是山涛自己的意思,向皇帝司马炎提意见,司马炎下诏给山涛:用人标准是才能,可不能因为出身高低贵贱漏了人才。山涛只当没听见,等到推举的人上任工作,大家发现都是一个顶几个,有能力,会办事。这才佩服山涛。山涛前后推荐的人列成名单,公布于众,大家称为“山公启事”,是公开选拔人才的典型。有个反面教材叫陆亮,是司马炎自己点的人,山涛反对无果上位了,没多久贪污出事被罢免,这个老山不显山不露水做出来的事不一般。晋初各派势力互相争权,山涛身处漩涡中,虽算长袖善舞,依旧处处受人牵制而身不由已。有人在内阁走廊的大柱子上写上:“阁东有只大牛,和峤套着它的脖子,裴楷拉着绳子,王济前后捣蛋让他不安宁。”山涛因此前前后后辞职好几次,司马炎都不同意。直到死前一年,才病重归弟。晋太康四年去世,79岁。家里清贫没有多少财产,朝廷为其盖了大房子,赏赐钱米很多。人们说看到山涛,就如爬上高山向下看,幽谷深深,见不到底。可见老山修为了得,没几个人看得透。4、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中国古兵书《司马法》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可以镌刻在警示钟上的名言。这也是现代政治家常挂在嘴边的话:战备就是为了防止战争。晋武帝太康元年,晋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攻进东吴,一举消灭了百年之敌,全国统一。武帝司马炎志得意满,下令罢除天下兵役,四海安宁。州郡解散部队,大郡留军兵一百人,小郡五十人。这措施山涛反对,说以后如有盗贼叛乱,国家用什么东西来维护政权?他和军界的大啡们讲论孙、吴的用兵之道,居然头头是道,大家都佩服,这个老山没有带过兵,可讲出来的道理和兵书暗中相符嘛!司马炎也叹息说:“天下名言啊!”可是没有采纳山涛的建议。到后来盗贼蜂起,州郡没有部队,弹压不住,越发不可收拾,终至天下大乱。可见山涛的见识很超前,见微知著的本事,非凡人企及。他甚至以为,只要东吴长期存活,有个外部的敌人,这个国家就时时警惕,不会堕落。所以要留着东吴作为威胁,是个好事。即使嵇康写了绝交信给他,在嵇康赴死前,还是对儿子说:“我虽然死了,山涛还在,你不会孤苦无助。”对这个朋友的人品能力,依旧相信。果然山涛很照顾嵇康的儿子嵇绍,小嵇成年,山涛推荐他出来当官,又讲了一句名言:春夏秋冬,轮换变化。何况是一个人?意思人要会变通,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嵇绍出仕,最后以身捍卫晋惠帝,被叛臣杀死,血溅帝衣。嵇康被司马昭杀掉,嵇绍为保护司马昭的孙子献出生命。山涛帮助朋友,让嵇绍为国效力,这个做法,到底是错是对,从来争议很大。皇帝这一边以为忠君爱国,值得大力表扬;江湖那边,以为背叛父亲,效力昏君,要批评。这个山涛的好多作为,都值得吵上三天三夜,而且还说不清。不过内部氛围确实需要有个外患在,这样比较又凝聚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