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南仁东:弃国外300倍高薪回国,用尽一生打开“中国天眼”( 二 )


先后在贵州的山里 ,
筛选出了391个比较合适的洼地 。
此后一天踩点一两个 , 经过一个个删减 ,
最终定在了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
那一年 , 2005年 ,
南仁东正好60岁 ,
11年的探寻 , 却只是一个开始 。
03

选址的问题解决了 ,
资金又成了最大的难题 。
当时国家的经济条件 ,
根本无法支撑如此“烧钱”的项目 。
南仁东思前想后 ,
最后决定亲自拉赞助 。
此后 , 他拿着资料、PPT ,
见人就推荐自己的FAST项目 ,
一番努力下 , 颇有收获 。
2007年 , 项目终于开始动工 。
动工后 , 逃不过技术限制 。
由于口径巨大 ,
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
FAST项目的进行犹如瞎子过河——
摸不着边 ,
就连南仁东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
但南仁东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
他决定一边着手工程实施 ,
一边充实自己的头脑 ,
遇水挡水 , 遇山开山 。
在前后22年的时间里 ,
南仁东除了强化自己的无线电知识 ,
又涉足了地质、水文、
力学、测控等多个专业领域 。
工友们记得很清楚 ,
那时 ,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
其实我每天都在学 。 ”
2015年 , 工程接近尾声 ,
南仁东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
他被查出了癌症 , 而且是晚期 。
眼看着成功在望 ,
南仁东决心向所有人隐瞒病情 ,
因为他想亲自见证这份喜悦 。
所以 , 他一成不变 ,
照样天天熬夜 , 吃梆硬的馒头饼干 ,
每天跑工地 , 紧盯着任何一处细节 。
2016年9月25日 ,
在南仁东总工程师的带领下 ,
FAST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
南仁东心里的石头 , 总算可以放下来了 。
一年后 , 英雄落幕 , 但世人永远铭记他 。
04

一个强大的国家 ,
离不开一群勤奋、肯吃苦的实干家 。
在“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建成之前 ,
国际天文界普遍认为我们不行 。
工程需要大量钢索 ,
它们要非常有韧性 ,
具有极强的抗疲劳能力 ,
才可以支撑着如此巨大的设备正常运行 。
可全国最好的钢索都试过了 ,
没有一种能满足要求 , 经常断裂 。
这样的难题几乎把整个团队难倒 。
南仁东团队花了700多天 ,
经历了上百次失败 ,
最终才研制出符合条件的钢索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浩大的“天眼” ,
每一个小细节都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与毅力 ,
和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
而这种精神 ,
不仅藏在中国天眼里 , 也藏在两弹一星 ,
藏在激光技术 , 藏在神舟系列...
藏在从古至今国人各种伟大的成就里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创造奇迹的民族 。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这么一段话:
“几千年来 , 无论什么样的困难 ,
什么样的绝境 , 什么样的强敌 ,
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 。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
无数劣根性的民族 ,
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
无数先进性的民族 。
她的潜力 , 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 ,
也无法计算 。 ”
永远热泪盈眶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将发生 。
这就是中国 。
在发展的道路上 ,
必定少不了外界的嘲讽与质疑 ,
国人要保持清醒、继续努力奋斗 。
星辰大海 , 才是我们的征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