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广电总局:对扰乱行业秩序行为“零容忍”

从北京警方对吴亦凡进行立案调查并实施逮捕,到中央网信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一切都表明要治理“饭圈”乱象。
8月27日,广电总局表示,坚决支持税务部门对演员郑爽偷逃税案件的处理决定。
国家广电总局表示,偷逃税、“阴阳合同”、“天价片酬”违反法律法规,扰乱行业秩序,冲击社会公平正义底线,广电总局对此“零容忍”。
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郑爽严重违反电视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要求,在申请电视剧《倩女幽魂》发行许可时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国家广电总局决定:不得播出电视剧《倩女幽魂》(发行许可证号:(京)剧审字(2020)第018号);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开办机构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不得邀请郑爽参与制作节目,停止播出郑爽已参与制作的节目。
广电总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演艺人员片酬规范管理,加强行业管理和队伍教育,对违法违规的演艺人员和相关机构坚决严肃追责处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文/本报采访人员 肖扬
业内反响
“流量思维”
打击正常行业创作
明星失德乱象不仅令公众失望,更影响了影视行业的正常创作氛围。8月24日,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在“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呼吁,要厘清流量与创作的关系,正本溯源,回归内容创作的主体,将创作权归还给创作者。
8月25日,“弘扬清风正气 追求德艺双馨——中国影协电影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著名演员颜丙燕指出,资本对于电影行风的影响不能忽视,“未来需要更多懂文化、讲规矩、有道德的资本进入电影领域”。看来,影视行业急需痛定思痛,反思以往的教训,走出一条新路。
某些明星逾越法律底线、背离公序良俗现象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汪海林指出,目前,明星产生的机制不健康,“平台这些年推出的选秀节目,取代原来的院校培养体系,让年轻人不再需要几年的正规科班教育,就可以在节目里一夜成名,这导致社会风气进一步浮躁”。
“流量思维”也应被重新审视,由此厘清流量与创作的关系,正本溯源,回归内容创作的主体,将创作权归还给创作者。汪海林表示,目前有一种非正常的行业现象——只有签了“流量明星”,项目才能得以立项、评估、拍摄,才能得到平台报价,得以销售。“流量思维”甚至会“扭曲”整个行业,造成流量明星片酬暴涨,导致项目成本剧增,薪酬体系极为不合理不公平。因作品内容被严重忽略,作品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原创得不到机会,创新不被鼓励,作品同质化严重、内容苍白、情感悬浮,观众严重流失,只剩下粉丝,流量模式的表面繁荣无法掩盖内容乏力、盈利能力下降的实质。
打破平台垄断
警惕资本无限扩张
汪海林还在座谈会上建议,要打破平台垄断,警惕资本无限扩张,“破除平台的横向和纵向的垄断,制播分离,改变靠流量明星进行销售的购销模式,根据故事定项目,根据内容定价格,根据播出的真实效果定收益”。
他还建议彻底禁绝假收视率、假流量、假评分的操作模式,将选择权交给真正的市场、交给真正的观众。尤其是数据应该收归国有,实现数据资产的国有化、公共化,避免数据落到资本手里,成为巧取豪夺的工具。
演员颜丙燕也建议要正视资本对于电影行风的影响。她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并不专业的资本涌入电影行业,这些资本将一些缺乏基本艺术才能的年轻人包装为流量明星,形成了巨大的商业泡沫,其中有些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电影是什么、电影工作者有什么责任,他们在获得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没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颜丙燕认为,未来需要更多懂文化、讲规矩、有道德的资本进入电影领域,这将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
抵制不良风气
拒当“资本奴隶”
国家一级演员刘劲表示,在自己多年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群众期盼正能量的艺术家、高质量的作品,对浮躁的人和作品深恶痛绝。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百姓,才能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作为文艺志愿者,我们应当带头抵制不良风气,拒绝成为市场的奴隶,拒绝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