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 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


卫星 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
文章图片

卫星 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
文章图片

卫星 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
文章图片

卫星 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
文章图片


宇宙
探索外星文明 , 在浩瀚宇宙中寻找除我们自身之外的智慧生物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 而在距离我们1480光年外一颗编号为KIC 8462852的恒星上发生的一系列亮度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颗恒星周围难道有外星人存在吗?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说起KIC 8462852就不得不说发现了这颗恒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在2009年3月7日发射的一颗太空望远镜 , 在开普勒升空之前我们只发现了大约80颗系外行星 , 而在开普勒望远镜升空之后 , 人类发现了约3800颗系外行星——其中有超过70% , 约2662颗都是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观测方法“凌日法”——由于恒星发出的光一直是稳定的 , 如果在某个区域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 那么也就意味着有行星飞过 , 这也称为“凌日事件” 。 这种“凌日事件”如果反复出现3~4次之后就可以判定在这一区域存在着一个系外行星 。
【卫星|1480光年外,可能存在着离我们最近的外星文明】但是开普勒望远镜收集星球的亮度变化超过3万颗以上 , 目前没有任何软件能保证100%识别出这些星球亮度的变化 , 而这个时候人脑+人眼这种虽然传统的但是准确性更高的手段再次派上了用场 。 通过在一家公众平台“行星猎手”(Planet Hunters)上公开开普勒的所有观测数据 , 通过集合所有宇宙天文爱好者的力量来共同进行宇宙探索 。
KIC 8462852
而KIC 8462852上的奇怪现象就是由天文爱好者最先发现并为这颗行星标上了“奇特”、“有趣”等标签进而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兴趣 。 在2009年被发现之后KIC 8462852起初并没有引起研究者太大兴趣 , 但是从2011年起就不断有天文爱好者注意到KIC 8462852出现了周期性的亮度变化 , 并且在1890年以来在持续变暗 , 在过去的100年中亮度减少了大约两成 。
一般来说如果是中间有行星经过的话 , 那么亮度变化一般在1%左右 , 但是KIC 8462852除了持续性变暗之外 , 还出现了周期性亮度骤降:790天左右 , 变暗了15% , 在第 1520天左右 , 光变曲线又下降了22% 。 在排除了多种导致亮度骤降的可能性之后 , 天文学家开始怀疑有外星生命正在KIC 8462852周边建造戴森球(Dyson Sphere) 。
戴森球
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只是太阳总输出的22亿分之1 , 如此少的能源就能维持地球上的生物活动 , 而大部分的能源实际上都被浪费掉了 。 戴森球则是通过在恒星周围建造巨大的球形结构来捕捉恒星的能源输出 。 试想22亿分之1的能源就诞生了人类文明 , 如果能源利用等级提高10倍、100倍、1000倍……的文明将是什么样子的?
几种形状的建造中戴森球假设
而一颗正在建造中的戴森球就可以解释KIC 8462852周期性亮度变化的现象——由于戴森距离恒星更近 , 因此建造完毕的戴森球部分转到KIC 8462852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之间时由于阻挡了光线 , 所以导致了亮度出现下降 , 而当这一部分转走时亮度则得到了恢复 , 这样就可以解释KIC 8462852的周期性亮度骤降;同时随着戴森球建造的逐步完善 , 因此导致了亮度持续减弱 。
对于人类文明的分级按照卡尔达肖夫文明指数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文明可以利用行星上的所有能源
二级文明可以利用整个恒星系统的所有能源 , 也就是能够建造戴森球
三级文明可以利用整个星系的所有能源
因此从文明等级来看 , 地球还未达到一级文明 , 大约处于0.7级文明;而能够建造戴森球的KIC 8462852则已经拥有接近二级文明的标准了 。
宇宙
但用戴森球来解释KIC 8462852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费米悖论 。 费米悖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星系中高等文明必然会发现低等文明 。 如果KIC 8462852是一个开始建造戴森球的接近二级的文明 , 那么他们应该早就发现1480光年之外的我们 。 而我们现在接收到的光线都是1480年之前发射出来的 , 那么一个1480年之前就有建造戴森球能力的高级文明为什么还没有向我们发出任何交流的信号呢?除了光线亮度的变化之外 , 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其他能够证明KIC 8462852存在智慧文明存在的证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