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如果50米高的海啸来袭,人类一头扎进水里能否躲过一劫?
文章图片

随着气温的攀升 , 城市里的人几乎变成蒸笼里的包子 , 热气腾腾的 。 酷暑难耐 , 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沿海地区避暑 , 到海边吃吃螃蟹 , 吹吹海风 , 那叫一个美!于是乎沙滩上的人数越来越多 , 就像一个沙丁鱼罐头一样 。
Tips:沙滩就是由于沙子堆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 我国有名的沙滩有北海沙滩、三亚亚龙湾、中国第一长滩 。
大海虽然向我们输送凉爽的海风和甘美的食材 , 但平静美丽的外表之下 , 却暗藏致命的危机 。 它就是海啸 。 海啸与地震是一对灾难之子 , 它们都是无情的夺命机器 。 史上最大的海啸是发生在2004的印度洋大海啸 , 这场海啸波及泰国、印度、印尼等十几个印度洋北部沿海国家 , 造成30余万人死亡 , 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
近年来 , 随着沿海居住和游客数量的增多 , 海啸遇难的人数与随之上升 。 许多人在遇见几十丈高的海啸时 , 都被震得慌了神 , 特别是只从电影中了解海洋的内陆人士 , 他们是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样 , 不知道该往那儿跑?是跟海啸赛跑还是往回走呢?还是跳进水里依靠水性躲过一劫?
Tips: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 ,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 , 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
这个问题就跟地震来了是跳窗逃跑 , 还是呆在厕所躲一样 , 都是对灾难的了解不到位 。 那么想要知道遇见海啸如何防御 , 就跟随小编的脚步走下去吧!
海啸“出生记”
海啸一词来源于日语“津波” , 即“港边的波浪” , 这说明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的国家 。 而西方国家将其称之为“tsunami” , 并在1963年国际会议上正式列入国际术语 。 我国在汉朝时期 , 就有对海啸的记载 , 并将其称之为海溢、海吼 。
Tips: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 , 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 , 摧毁堤岸 , 淹没陆地 , 夺走生命财产 , 破坏力极大 。
海啸和地震是一对双生子 ,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时 , 地壳受到剧烈的变化 , 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 , 从而引起巨型海浪 , 破坏力巨大 。 海啸掀起的惊涛巨浪可达数十丈高 , 犹如一面“水墙” 。 这面“水墙”含有巨大的能量 , 狂风骇浪以一往无前的气势 , 冲向海岸线 , 将海滩上的一切站立的物体都涤荡一空 , 留下一片狼藉 。 面对这样的狂暴的天灾 , 人类也只是脆弱的生灵 , 可见人力不足恤 。 海啸的波长十分的长 , 比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还大 , 并且在传播中损耗的能量很少 , 因此海啸的杀伤力十分强大 。
Tips: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 , 又名玛利亚娜海沟 。 位于11°20′N , 142°11.5′E , 即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
海啸按形成原因分有四种 , 海地地震引发的海啸、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地震、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地震 。 其中最常见的是地震海啸 , 几乎占95%的几率 。 因此地震带基本就是海啸带 。 同时 , 环太平洋地震带也成为海啸的多发地带 。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天灾是不可避免的 , 因此人类只能防御、防范 , 来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
Tips:风暴潮Storm Tide , 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 。 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 , 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 , 同时和天文潮叠加时的情况 。
研究表明海啸是一种重力长波 , 其波长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公里 , 周期2到200分钟 , 最常见的是2到40分钟 。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与水的深度有关 , 水越深波长越大 , 最多时每秒可达200公里以上 , 到潜水区时波速减小 , 但是波幅增高(海浪的高度)到35米或50米左右 , 同时携带着巨大的能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