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题: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新华社采访人员温竞华、李国利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
从一穷二白中起步,在内外交困中崛起,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令全世界惊叹 。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 。50多年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始终鼓舞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忠诚报国、矢志奋斗 。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2021年5月31日,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博士团成员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的原子城参观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龙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祖国而奉献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的原子城,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至今保留着一座站台,站台上静静停着一辆饱经风霜的列车 。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新华社发
1964年,这辆零次列车把第一颗原子弹从金银滩草原秘密运送到了罗布泊戈壁滩 。不久,“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是氢弹爆炸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是“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这是邓稼先(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争气弹”“中国星”的背后,是一串响亮的名字——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王淦昌、彭桓武、赵忠尧……这些“两弹一星”的功臣,为了完成神圣使命,有的“人间蒸发”二十余年,有的改名换姓默默工作着 。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巨大动力,是“祖国需要你们”的伟大号召 。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这是程开甲在打字机上撰写论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两弹一星”功臣程开甲是从英国回来的物理学家,在西北核试验基地隐姓埋名20年 。有人曾这样对他说:“你如果不回国,成就会更大 。”程开甲回答:“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因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两弹一星|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述评
文章图片

这是郭永怀(右一)在解答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瞬间,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了核资料;受核辐射身患癌症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临终之际仍牵挂着国防科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岁月更迭,精神弥坚 。“两弹一星”的爱国奉献精神,深深融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血液中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诠释“制胜密码”
1960年,苏联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 。
“靠天,靠地,靠不住!发展宇航科学,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 。”人造卫星事业倡导者赵九章道出航天人的坚定决心 。
在我国原子弹研制基地和试验基地建设之初,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大学毕业生、支边青年、工人,奔赴大西北的草原荒滩 。伴着冰天雪地、飞沙走石,他们住帐篷、吃野菜,干得热火朝天;“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誓言,回响在亘古荒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