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兰|《知否》原著“将门嫡女”娴姐:知恩图报,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

文|公子逸
娴姐,是将门嫡女。
她比蓉姐的身份高太多了。蓉姐只是一个来路不明的庶女,而娴姐却是宁远侯府的嫡女。
娴姐的身份,是可以跟勇毅候独女盛家老太太的身份相媲美的。顾廷煜是宁远侯,是丹书铁券的传承者,他只有一个独女,就是娴姐。
可娴姐如此身份高贵的娴姐,为什么最后竟然还不如蓉姐过得好呢?
这跟娴姐的父母有关。
娴姐的父亲顾廷煜,早逝,与新任宁远侯顾廷烨结怨甚深。
我写顾廷煜的时候,对他抱有深切的同情。
大秦氏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生育,却偏偏要生下顾廷煜,导致顾廷煜子生下来就是活不长的。
而小秦氏和她的娘家人在大秦氏死后,给年纪那么小的顾廷煜灌输了那么大的仇恨。
导致顾廷煜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又被仇恨之心折磨,身心俱疲。
其实,顾廷煜善计谋,顾廷烨善武艺。两兄弟生在武将之家,即使顾廷煜一身病骨,但凡他与顾廷烨兄弟情深,他死之后,顾廷烨就会百般善待娴姐。
可偏偏顾廷煜从小就被灌输了“杀母之仇”,虽后来幡然醒悟,却依旧不能走出仇恨,与顾廷烨结怨甚深。
幸,他也不愧是将门嫡子,临死之前,为了妻女百般筹谋,才没让妻女陷入无所依旁的境地。
可怨已结,恨已深,娴姐在丧父之后,与新任的宁远侯顾廷烨又没多大情分,她这高贵的身份,便徒有了其“名”,却很难有其“实”。
娴姐的母亲邵氏,加深了这“恩怨”。
顾廷煜死后,顾廷烨掌权,新任的侯夫人盛明兰为人厚道,并不想把男人们之间的仇恨,连累了妻女。
这本是顾家两房之间重归于好的大好契机,可偏偏娴姐的母亲邵氏,是个拎不清的。
她对于丈夫的百般算计,完全无知无觉,一味陷在自怨自艾里,对于女儿娴姐的前程全无打算。
但凡她有那么一点拎得清,看到盛明兰厚道,顾廷烨有本事,都该跟盛明兰好好相处,即使不能火中送碳,那么至少做到不得罪对方,给自己的女儿娴姐留一条宽敞的大路。
可偏偏她不仅没有锦上添花,还背后捅了人家一刀。
兵乱的时候,邵氏带着娴姐和身边的仆从满院子找团哥的所在地,把团哥置身在了危险之中。
团哥差点因为邵氏而死,而邵氏跟顾廷烨和盛明兰的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娴姐的父亲,害得顾廷烨漂泊多年,而娴姐的母亲差点害死了团哥。
新仇旧怨。
侯府嫡女的娴姐,就处在了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中。
她是侯府嫡女,但是她的父母跟新任的掌权者不是有仇,就是有怨。而蓉姐是掌权者顾廷烨的亲生女儿,她的父亲有本事,她自然也是受惠的,而她又救了自己的弟弟团哥,得到了嫡母盛明兰的大喜欢,虽然她身份尴尬,但是却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
蓉姐后来,嫁给了两榜进士常年,也就是常嬷嬷的孙子。
她和常年青梅竹马,常嬷嬷又是顾廷烨最亲近的长辈,蓉姐嫁过去了就是当家娘子,外有给力的父兄,内有能帮她撑腰的嫡母和常嬷嬷,她的小日子,那自然是只剩下了和美。
而娴姐则嫁给了永昌侯府的世子爷。
你没看错,就是盛墨兰嫁去的那个永昌侯府。永昌侯府并不是一个女人的好去处。梁家虽有爵位,但是这些年下来,内囊早就亏空了,家里人口多,五房六妯娌,且兄弟不睦,有嫡庶之争,三天两头不太平。梁府的侯夫人为了这些杂事,头发都熬白了。娴姐嫁进这样的人家,那一进门就要开始忙起来了。
这就是娴姐的结局。
而这个结局,还是娴姐自己争取来的。写娴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知恩图报”的重要性。
知恩图报这件事,肯定了“善”。
梁家为什么肯娶娴姐?
一个是因为娴姐有着丰厚的嫁妆,一个则是顾廷烨不会置娴姐于不顾。梁家攀上了娴姐,就相当于攀上了顾家。
而娴姐丰厚的嫁妆从何而来。
不是邵氏留给她的,也不是她父亲留给她的,而是她自己知恩图报,感动了顾廷烨,顾廷烨从家产中给她分出来的。
顾府大火,邵氏只知道躲在屋子里,根本不管盛明兰的死活。而娴姐感念盛明兰待她的好,顶撞了邵氏,把自己大半的仆从都派过去救火,还把小姐妹蓉姐接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而这一切,顾廷烨是看在眼里的。
顾廷烨说:“娴丫头还有几分良心。”
因为这几分良心,因为这份知恩图报,顾廷烨在分家的时候,大手一挥,破例让娴姐继承了顾家半份的家产。
别人对你好,你要知道,并且还能做到知恩图报,别人才能对你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