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什么美食存在了4千万年,却在40年内几乎灭绝?50后都没吃过( 二 )


20世纪50年代后 , 美国市场上不再有美洲栗木材 , 野生动物也失去了重要的食粮 。 美洲栗濒危后 , 美国的小松鼠的数量也剧减 , 7个本土蛾子物种灭绝 。
美洲栗基金会称 , 那次栗疫病是林业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 。 实际上 , 美国在1912年颁布的《联邦植物检疫法》(The Plant Quarantine Act)就是栗疫病直接促成的 , 该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而现在栗疫病菌也被列为世界百大入侵物种 。
奇怪的是 , 栗疫病菌只感染地上部分 , 不会感染树根 , 因此有少量小苗可以从未亡的树根里萌发 , 而美洲栗也因此避免了“光速”灭绝 。
但不幸的是 , 哥伦比亚大学的引入物种统计项目(Introduced Species Summary Project)估计 , 美洲栗在原本的栖息地里不可能活到十岁以上 , 因为栗疫病菌可以寄居在橡树里 , 然后反过来感染附近年轻的美洲栗树 。
矮小的美洲栗幼树 。 图片来源:wikipedia
就这样 , 在美洲栗曾经的“帝国”里已经难觅成熟高大的美洲栗了 。 在原本美洲栗繁茂的地区里 , 直径超过60厘米的美洲栗数量据估计不超过100棵 。 我们只能在靠近地表的地方看到它们艰难钻营的矮小“后代” , 它们大都会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夭折 , 无法延续种族 。 因而在美国和加拿大 , 美洲栗被列为濒危物种 , 被视为功能性灭绝 。
而在另一方面 , 美洲栗原本的生态位已经被桦树剥夺 , 它们从原本的高大优势物种变成了类似于小灌木的苟且存在 。 现在美国市场上的栗子大都是中国板栗和欧洲栗子 , 美国的50后、60后…以及00后大都没有尝过美洲栗的真滋味了 。
1870年描绘小朋友打美洲栗的木版画 。 图片来源:wikipedia
目前美洲栗最后的避难所在威斯康星州的西塞勒姆 , 那里还留存有2500来棵美洲栗 , 这个地方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美洲栗数量最多的保护区 。
美洲栗甚至珍贵到了需要政府保密的地步 。 2008年 , 俄亥俄州自然资源部宣布发现了一棵成年的美洲栗 , 还表示他们保守了这个秘密长达7年 , 就是怕这棵树公开后可能被围观群众带来的栗疫病菌感染 。
人类也不是没有尝试让美洲栗重返荣耀 , 实际上1913年美国农业部就开始着手调查病源和防治方法 。
当时负责这项调查的植物学家 Frank Meyer 报告称 , 栗疫病的病原体来自中国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 。 但是在1915年 , Meyer 发现实际上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也会得栗疫病 。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 , 日本栗和中国板栗对栗疫病有一定的抗病性 , 它们虽然会被感染 , 但一般不会病死 , 它们或许能为美洲栗带来一线生机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美洲栗基金会和其他科研机构开始用对栗疫病展现出最强抗病性的中国板栗和残存的美洲栗杂交 , 然后筛选出长得像美洲栗 , 但抗病性比美洲栗强的后代 。 这种方法叫回交 。
中国板栗树没有美洲栗那么高大 , 大概能长到20米高 , 这是它的花和叶子 。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些保育项目取得了一些成就 。 2005年4月29日的美国植树节那天 , 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把一棵拥有中国板栗基因的“混血”栗子树种在白宫的草坪上 。 同年 , 美国农业部(USDA)的一栋图书馆大楼前也栽种了一棵中美“混血”栗子树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中美“混血”栗子树 。 图片来源:agsci.psu.edu
为了尝试在一切无可挽回前保住最后的美洲栗 , 2014年纽约州立大学环境与林业学院的研究者还在美洲栗的基因组中插入了来自小麦的基因 , 希望籍此提高美洲栗的抗病能力 。 不过美国民众对这种“转基因”美洲栗的态度不一 , 美洲栗的前途未卜 。
灭绝所需时间仅需存在历史的0.0001% , 想想还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呢 。
原来美国人民从小没吃过毛栗子啊 , 是时候让我们请美国友人吃毛栗子了 。
(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