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 宇宙起源方式或被改写?诺奖得主彭罗斯:宇宙在循环并已找到证据( 二 )


按照这个理论 , 物质的质量越大 , 空间的凹陷就越明显 , 所以当黑洞的概念被提出来时 , 科学家们就一致认为 , 这将是所有天体的终点 。 因为如果一个物体的重力已经大得让光都无法逃脱 , 那么这将变成一个只进不出的天体 , 而且由于其强大的重力 , 所有的物质在进入黑洞后 , 都会被压成一个点 , 这就是传说中的奇点 。
在爱因斯坦之前 , 罗杰·彭罗斯就已经计算出黑洞的存在方式和相关数据 , 但是受限于当时人类的观测能力不足 , 一直都无法找到黑洞真实存在的证据 。
但由于彭罗斯的计算和理论都是十分完善 , 所以科学家们一直都没有因为观测不到就否认黑洞的存在 。
全球三十多个天文研究单位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超级团队 , 他们的任务就是将黑洞拍摄出来 。 直到2019年4月 , 这个团队完成使命 , 成功将黑洞拍摄下来 , 证实了黑洞是确实存在的 。
得到证据的支持 , 时年89岁的罗杰·彭罗斯也因此得到诺贝尔物理奖 。
黑洞与宇宙起源
黑洞是确实存在的 , 在大家对黑洞这个词习以为常几十年之后 , 人类才第一次拿出黑洞存在的证据 。
那么黑洞与宇宙起源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黑洞 , 最终我们就能真正明白宇宙的诞生可能性 。
首先黑洞是一个拥有超高质量的奇点 , 一般像太阳这样的恒星 , 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 将大多数氢氦元素聚变成比铁元素还重的元素 , 聚变结束后 , 恒星基本质量不变大小却发生变化 , 这就会导致恒星坍塌成密度极大的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 然后中子星继续坍塌 , 变成一个黑洞 。
科学家们经过计算 , 认为如果太阳坍塌成黑洞的话 , 这个黑洞的直径这应该有1.2到3公里左右 。
这时就会有人问了 , 黑洞不是说好只有一个点吗 , 为何还会有大小和直径?这是因为科学家们无法真正观测到黑洞的存在 。
实际上黑洞除了奇点 , 还有一个神奇的属性 , 那就是“事件视界” 。 简单来说 , 所有的黑洞都具备一个特点 , 任何靠近黑洞的物质都会被超强的引力吞噬进黑洞中心的奇点处 。 而光也属于一种物质 , 所以光也无法逃脱黑洞重力的捕捉 。
这个事件视界就是黑洞能够捕捉光线的边界点 , 大多数物质在远离事件视界的时候虽然同样会受到黑洞引力的影响 , 但是只要能够达到一定的速度 , 还是有机会从逃离黑洞的捕捉 。
但是任何物体一旦进入事件视界 , 除非能够拥有超光速 , 不然绝对无法逃离黑洞的捕捉 。 而在相对论中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 , 目前任何拥有质量的物质都是没办法达到光速的 , 更别提超光速了 。
更为恐怖的是 , 黑洞的质量不仅仅影响了空间的扭曲 , 它还让周围时间的流速明显减慢 。 掉进黑洞事件视界后 , 在黑洞外如果能看到内部 , 将会看到一个完全静止的人 , 在进入黑洞的那一刻 , 你的时间就相对于宇宙静止了 。
也许要一直到宇宙毁灭 , 事件视界中静止的你才会继续动起来 。 所以如果人类进入黑洞后还能保留意识的话 , 那么他将直接目睹到宇宙的结局 , 在结局之后 , 就是宇宙的新起源 。
黑洞的事件视界与奇点的质量有直接关联 , 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 引力越大事件视界越大 。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 黑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 吸收越来越多的物质进到奇点中 , 所以这个事件视界将有可能囊括整个宇宙 。
宇宙的黑洞十分多 , 这些黑洞最终都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互相靠近 , 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 与此同时黑洞们也在不断地吸收物质 。 比如我们所生存着的银河系 , 它的中心就是一个黑洞 。
在百亿年后 , 银河系中心的可能会将整个银河系所有的物质都吸收进去 , 变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 而且科学家们预测银河系未来肯可能会与隔壁的仙女座星系发生撞击 , 无论撞击结果如何 , 最终都还是变成一个事件视界更大的黑洞 。
宇宙循环过程
彭罗斯认为 , 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最终都会被黑洞所吞噬 , 但无论黑洞吞噬多少物质 , 处于黑洞深处的奇点 , 都只会有一个点的大小 , 不会变得更大 。
当奇点的质量到达某一个极限的时候 , 它就很可能会发生爆炸 , 爆炸后大量的物质逃离奇点 , 互相作用 , 冷却凝结成一个个新的恒星和天体 , 新一轮宇宙循环就再次开始了 。
这个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宇宙的外面究竟是什么 , 如果宇宙是一个巨大黑洞爆炸后产生的 , 那么在宇宙外面肯定是一个原本在事件视界之外的世界 , 那个世界可能与现在的宇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 而黑洞的发现显然是验证宇宙循环理论的一个可靠证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