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沙漠现古人类遗址,西北荒漠或重返水乡,气候变化真能灭绝人类?( 二 )


上图:沙特阿拉伯北部沙漠内的古湖遗迹
智人已经证明自己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 能够应对许多不同的气候 , 无论是热的、冷的、干的还是湿的 。 但气候变化 , 依旧在过去人类文明的崩溃中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例如 , 一场长达 300 年的干旱 , 导致了大约 3200 年前古希腊的灭亡 。
现如今 , 又一场气候变革来临 , 西北荒漠或将重返水乡 , 回归盛唐 。 从“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中雄浑壮阔的描述 , 足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 深刻理解到在唐朝之时 , 中国西北地区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认知 , 也曾是水汽充沛 , 有着水草丰茂的绿洲 。
但自唐以后 , 诸多大河日渐萎缩 , 绿洲被荒漠吞噬 , 只剩下楼兰古城的断壁残垣 , 还在不停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 如今经岁月流转 , 水汽回归 , 荒凉之地似乎正在恢复生机 。

2016 年秋天 , 早已于上个世纪干涸的哈拉诺尔河道湖 , 再次迎来碧波 。 2019 年 10 月 , 充盈的哈拉诺尔湖水一路向西奔腾140公里 , 沿着干涸了近 300 年的疏勒河故道 , 流入更西端的尾闾湖哈拉齐 , 形成一片片梦幻般的小湖泊 。
上图:天水相连的哈拉诺尔
多名专家强调 , 过去30多年 , 西北地区气候显著变化 , 已由暖干转向暖湿 。 例如博斯腾湖自1955年有记录以来 , 水位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 但从1987年开始 , 湖水出现前所未见的快速上升 , 至2001年博斯腾湖水位 , 已恢复到1956年丰水期的水平 。
除此之外 , 降水量作为更加直接的标准 , 也是连年增加 。 如果用 1987-2000 年的平均年降水量 , 与1961-1986年的平均值比较 , 会看到新疆北部增加了 22% , 南部增加了 33% , 天山增加了12% 。
【二氧化碳|沙漠现古人类遗址,西北荒漠或重返水乡,气候变化真能灭绝人类?】由此可见 , 气候变化有好有坏 , 人类的迁徙也从来不会停止 。 流向干旱地区的水汽 , 终将再造一片繁华盛景 。 而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极端天气的频率 , 避免环境恶化 , 同时拥抱变化 , 合理利用变化带来的优势 。

推荐阅读